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失業率數字打架“打”出了什麼

 

CCTV.com  2009年04月08日 10: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一舟

  中國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發佈調查報告稱中國城鎮失業率攀升到了9.4%,已經超過了7%國際警戒線;而今年3月份國家人保部公佈的去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是4.2%。兩相比較,前後數據竟相差一倍。差異緣於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是兩個不同概念,相比而言,城鎮調查失業率更接近現實失業情況。(《中國經濟週刊》4月7日)

  一個是調查數據,出自社科院,而另一個則是登記數據,出自人保部。正如有關部門表示,由於“統計方法的差異”,出現“數字打架”似乎非常正常——走出去的調查與坐在辦公室裏等待失業者上門登記相比,當然是前者獲得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實可靠一些。故而,“城鎮調查失業率更接近現實失業情況”,也是一個很自然的結果。

  其實,數字打架“打”出的壓根就不是方法的差異。更深層次的原因有二:一則,方法的差異的背後是作風的不同。人保部門當然明白“向外調查”所得的數據更清晰直觀,更具有説服力,但“調查”畢竟是要費時費力,哪如“登記”這般來得舒服和愜意,只要失業者上門填填表格就可以一了百了。即便是輿論質疑起來,也很容易以“人手有限”為由進行遮擋;二則,官方公佈的數字不像社會團體或者民間數據的“結論”,涉及方方面面行政各方的利益,還摻雜著政績、形象和穩定等複雜的權力訴求,比真實更“低調”、更“柔和”一些幾乎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

  而事實上,國家統計局從2005年底就已經開始就城鎮調查失業率進行試點,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7次失業調查,但至今沒有對外發佈數據。前前後後7次的官方失業率調查,何以不對外發佈數據?我想,根子正在於上面所説的“複雜糾結”。任何原汁原味的湯水,只要添加了各種各樣的“行政調味品”,就會變味和變質。

  對於數字打架,公共社會和公共輿論不過是抱著一種“旁觀”的態度。什麼更接近事實真相,哪一種數據更符合民生,大夥兒心底都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帳。就像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歌裏所唱,“天地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而到了非取捨不可的地步,人們也自然寧可信其“憂”而不信其“喜”,寧願相信當今的失業率較大,為自己的人生未來做好更完善的打算,這便是普羅大眾最基本的生活哲學。在我看來,數字打架主要的危害體現在,誤導公共決策,最終還是要導致民生利益受損——“使各級領導幹部感覺不到百姓失業生活的壓力,使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在對控制物價、還是要促進就業進行決策時受到誤導,使群眾的失業艱難無法真實地向國家和社會表達。”

  在經濟低潮的社會語境下,失業率是關乎民生利益最直接的決策依據,但願,如此之類的數字打架會在“博弈”中獲得“新生”,而不是繼續無休止地糾結下去。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