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張崇防 劉劼)當國家主席胡錦濤在G20倫敦峰會上力促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並要求為此制定可操作的時間表之際,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並伺機購買中國國債和公司債券。
在2日結束的G20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強調應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合理化。各方應該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可供操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就在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正式簽署總額達7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定,從而使通過此種方式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6個。
在G20華盛頓峰會與倫敦峰會之間的不足4個月內,中國人民銀行相繼與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的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的六份貨幣互換協定,互換的有效期延長至3年。
貨幣互換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步驟。通常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須經歷三個階段: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以人民幣進行金融交易計價,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之一。
有專家指出,國務院日前關於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意見以及即將在一些地方推出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也是人民幣國際化“路線圖”上的重要節點。
國務院上周通過的關於推進上海建設“兩個中心”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當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戰略性意向。”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告訴記者。
更早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允許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雲南和廣西與東盟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據透露,廣州、深圳、東莞、珠海有望成為首批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城市,結算銀行有可能包括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廣州分行以及招商銀行。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有關鄰國就已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據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迄今為止,中國已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有關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協定,去年的人民幣結算量約為230億人民幣。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甚至認為人民幣已經“半國際化”。一方面,部分邊境貿易已經在用人民幣結算。另一方面,銀聯卡在國外很多地方可以使用,這也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接下來,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李若谷説,“政府應考慮允許外國購買中國國債和公司債券,這就涉及到資本賬戶開放的問題。”
專家不約而同地提醒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要注意防控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是好事,但需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李若谷説。“當人民幣像美元一樣,總數的三分之二在國外流通時,國外對人民幣的吸納能力將影響到中國的貨幣政策。”
徐明棋也指出,“在資本賬戶還未開放的情況下,必須防止遊資假借貿易進入中國,進而衝擊資本市場。”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