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大産業鏈
2001年,趙本山看準在東北市場有深厚市場基礎的二人轉價值被低估,一方面以自己的號召力推廣二人轉藝術,另一方面對二人轉演出進行改造、包裝,帶領本山傳媒摸索出了一套嶄新的娛樂産業盈利模式。首先,吸納民間人才組建遼寧民間藝術團,其演員不僅在公司連鎖經營的“劉老根大舞臺”演出,還出演公司製作的《馬大帥》、《鄉村愛情》等電視劇和遼寧電視臺的《劉老根大舞臺》欄目劇,電視劇和劇場演出之間的套作,不僅通過共享演員、後臺等資源實現低成本運作,“劉老根大舞臺”的充沛現金流也可以為電視製作提供資金支持,實現公司運作的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其次,創建本山藝術學院,標準化培訓演藝人才,滿足電視製作和演出環節擴大“産能”的需求。第三,通過出版電視、演出的音像製品,獲得衍生品收入,並曾經嘗試建影視城介入影視旅遊業。第四,2009年春節晚會上“趙家班”弟子的顯山露水,顯示本山傳媒在演藝經紀業務上開始發力,此舉將完成本山藝術學院培養演員、本山影視造星、經紀部門開發藝人品牌資産的造星産業鏈,對小瀋陽等人的價值開發將為其帶來經營趙本山之外的收入增長點,但其前提是重建利益明晰的經紀與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優秀的劇本創作團隊。
趙本山的持續推廣做大了二人轉産業,打造出一條二人轉演出産業鏈的本山傳媒也成為二人轉熱潮的最大受益者,其2008年僅演出收入就接近1億元,這使得趙本山在演藝明星競爭的紅海之外開闢出演藝産業經營的藍海,成功轉型為文化商人。未來,參考倪德倫家族在百老匯歌舞劇行業90年的發展經驗,本山傳媒還可以在劇院管理、票務營銷、發展觀眾等方面持續深耕,做大産業。本刊研究員 毛學麟/文
個人品牌為商業運作奠定根基
趙本山出身農家,1982年在遼寧省農村小品調演中出色演出《摔三弦》一鳴驚人,其後與潘長江搭檔出演《瞎子觀燈》轟動東北三省,並經姜昆引薦于1990年在央視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他的小品《相親》及《賣拐》系列、《昨天今天明天》系列膾炙人口,使其個人品牌凝聚了巨大的價值,為他的身份從演藝人向演藝商的平滑轉換打下了基礎。
觀察趙本山30年的演藝生涯,春晚小品是最醒目的主題。但如果他僅依靠這一藝術形式和春晚這一平臺,發展會有明顯的局限和風險。一方面,小品的依附性強,趙本山小品演得再好,也難憑一己之力長期撐起一台晚會;而春晚一年一次,有明顯的週期限制,且這一平臺由央視掌控,趙本山1994年就因晚到劇組報到而被拒之門外,陳佩斯、朱時茂也曾與央視因節目版權糾紛被封殺,因此,趙本山固然由小品起家,但其發展又需要超越小品領域。成名之後,趙本山即開始跨平臺發展,參與了電視劇、電影、舞臺劇等演出,如1992與方青卓主演電視劇《一村之長》,1997年參演張藝謀電影《有話好好説》,為其日後自導自演影視劇埋下了伏筆。
同時,他也憑藉個人品牌介入文化運作領域,于1993年創辦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從事文化、廣告、影視業務,兼營煤炭、鋼材、運輸。但有媒體稱,彼時本山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煤炭和運輸,主業文化的盈利能力似乎頗為有限。比如1998年,他借由大連本山娛樂有限公司與長春電影製片廠合拍了賀歲片《男婦女主任》,並針對農村觀眾採取了以北京周邊的烽火院線為放映重點的操作模式。然而,最終影片雖獲得華表獎、百花獎等多個獎項,但票房僅為數百萬元,遠不如同期上映的《不見不散》的4000萬元。趙本山真正在文化娛樂産業上賺錢,還是在2001年他創造性地打開二人轉的娛樂藍海之後。
二人轉的藍海
2001年,趙本山受小品演員高秀敏之邀到吉林,看了張小飛的二人轉表演,並且“躺在凳子上樂完了”。此前趙本山已經遠離二人轉表演近10年,這10年也是趙本山登上央視平臺之後名聲漸起、眼界漸開的10年。如果10年前身為演員可以説“當局者迷”,但10年後還能為之動情,顯示二人轉必然存在被低估的藝術價值。
二人轉在東北已經傳唱300多年,在當地有深厚的市場基礎,但二人轉本身始終停留在鄉土藝術的層面,其商業價值被嚴重低估。非主流地位也使二人轉從業者的處境相當尷尬,即使逗樂趙本山的張小飛,也常常在田間地頭表演,觀眾甚至只花1塊錢就能看他唱戲。實際上,二人轉的處境恰似登上央視舞臺之前的趙本山,已經具備巨大的潛力,只要進行恰當的商業運作,就會迸發出新的商業能量。包裝二人轉,開發二人轉産業,成為趙本山新的目標。
打造“趙家班”,創建“劉老根大舞臺”
趙本山嘗試將自己的影響力加之於二人轉,他為二人轉的推廣奔走呼籲,並將相關元素加入自己的春晚小品如《昨天今天明天》之中。同時,他不斷在東北招賢納士,尋訪優秀的二人轉演員。除了通過各種渠道推薦,他還引入了比賽選秀的方式,首先於2001年出資20萬元舉辦了面向遼寧地區的“趙本山杯首屆二人轉比賽”,2004年又舉辦了面向東北三省的“第二屆二人轉比賽”。此舉廣泛羅致了民間人才,也起到了營銷推廣二人轉的作用。趙本山的努力,使其2008年入選二人轉國家非物質遺産繼承人,成為二人轉市場的領導者。
對處於草根階層的二人轉藝人而言,貼上趙本山標簽就意味著身價飆升。張小飛成為趙本山徒弟之前,上臺連臉都不用洗,睡覺都在地板上,而現在不僅有房有車,出場費也高達5萬元。2006年小瀋陽還在哈爾濱跑場子,拜師後兩年內便火遍東三省,而且登上了春晚舞臺。立竿見影的示範效應和趙本山的品牌號召力,使他很容易將民間二人轉市場最優秀的人才延攬麾下,迅速打造出了一個“趙家班”。
2003年4月,他以此為班底,組建了遼寧省民間藝術團,並租賃下可以容納600位觀眾的瀋陽大舞臺劇場,從當年4月1日開始在此演出二人轉、小品、東北歌舞等。在此之前的2002年,由央視下屬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和吉林電視台下屬吉林電視藝術中心合拍、趙本山導演並主演的18集電視劇《劉老根》以13.45%創下了當年央視電視劇的最高收視,趙本山遂順勢借“劉老根”這一品牌,將表演場定名為“劉老根大舞臺”。
瀋陽大舞臺劇場地處瀋陽黃金地段中街,位於瀋陽故宮對面,是外地遊客的必經之處。趙本山又提出了“綠色二人轉”的概念,剔除傳統表演中大葷大俗的部分,將二人轉改造為大眾皆宜的快樂産業,因此逐步吸引了眾多遊客,這裡的表演如今甚至成為瀋陽一景,也是“劉老根大舞臺”中盈利能力最強的旗艦店。目前,其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票價最低150元,最高460元,包廂價格甚至達到800元,不僅遠遠高於國內一線城市電影院線的票價,甚至超過百老匯經典名劇在中國的巡演價。儘管如此,其平均上座率仍在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