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信用系統的日趨完善以及百姓消費理念的轉變,銀行信用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從沒有收入的大學生到收入微薄的年輕白領都可以申請辦理到一張或幾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他們在"喜刷刷"了幾回之後,由於過度和不合理消費,卻淪為"卡奴"。
卡族:沒法過無卡生活
"現在沒有信用卡,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生活!"我市某高校研三同學小馬對記者感嘆道。由於臨近畢業,各種花費驟然升高,吃不完的散夥飯,送不完的紀念品,讓本來就不太富裕的小馬只能依賴信用卡過日子。錢包裏的3張信用卡,幾乎天天都要刷,經常超過最高額度,成了典型的"卡奴"。和小馬一樣的還有程小姐。跨入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有人向她推薦信用卡,在諸多"好處"的誘惑下,她擁有了第一張信用卡,而後又有了第二張,第三張。從此以後,程小姐只要看見一條漂亮的項鏈,一條美麗的長裙,都會不加考慮的"刷"下來。到月底時,一看賬單,程小姐傻眼了!5000多塊!自己的收入也不過2000塊。無奈下只好選擇最低還款額,付少量利息。
銀行:我們也感到很無奈
信用卡進入校園讓許多學生成為"負翁",好多家長和老師將這個責任推給銀行方面。銀行方面也覺得委屈,
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學生信用卡負責人這樣説:"在辦卡之初,我們相關工作人員不但注重從申請人誠信的基本教育來談風險的控制,在推廣期間就申請信用卡後持卡人應該履行的義務、還款細則、不還款導致的後果清楚告知,作為銀行我們已經對持卡人除了進行必要的安全用卡的教育,還以各種方式提醒持卡人如何合理用卡,以此來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
專家:分析卡奴形成根源
就此現象,記者走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餘力。他認為,大學生和年輕白領往往是收入不高或沒有收入的人群,而處於這個時期的青年人攀比心理又很強,對自己的行為控制力不夠。這些青年人在沒有信用卡的情況下,會由於囊中羞澀而放棄了不應該的衝動,而信用卡的存在又使這種衝動變為現實,讓他們一下就跨進了"負翁"行列。
在國內,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和家人的溺愛。在他們小的時候,很少有家長培養他們的理財思想,理財意識。而在國外,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會孩子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如何學習獨立生存。這種成長上的差別是當今"卡奴"現象普遍存在的重要社會原因。
理財師:持卡人要合理用卡
針對這種現象,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西安分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提出以下建議:"除了經常對持卡人進行必要的安全用卡教育,持卡人更應合理用卡,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在做出選擇時也要下足功夫"。
1.選擇合適自己的卡。隨著信用卡的普及,針對不同人群的主題信用卡、聯名信用卡越來越多,從其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比如可以積累某航空公司的里程的航空卡,對於多數很少出差的人來説,要想通過刷卡換回機票幾乎不太可能。對於這樣的信用卡,即使有了一定的積分,也要"咬牙"銷戶。
2.選擇合適的銀行。各銀行由於經營方式、規模等不同,對信用卡的相關收費也不盡相同。比如年費、比如免息期、各種業務手續費等。所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銀行網點的佈局,選一家相對方便、實惠的銀行,也是一種省錢的方法。
3.選擇適合自己的信用額度。普通卡、銀卡、金卡、白金卡等等,銀行根據不同的透支額度推出了一系列信用卡。但並非透支額度越大的卡就越好,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信用卡,往往等級越高、透支額度越大,所需承受的風險也就越大,通常會有較高的年費等等。
記者手記:在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信用卡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卻很少出現"卡奴"現象。我國自古以來就注重"量入為出"、"開源節流"。作為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年輕一代更要繼承這種美德,從使用一張信用卡開始……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