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中國公司國際化並購初步成功的典範僅半年後,聯想便迎來創始人復出的戲劇性轉折,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是一場讓世界為之側目的交易:2004年12月8日,中國頭號電腦生産商聯想集團宣佈以1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此舉不但重塑了世界PC産業的格局,更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長大成人的中國企業開始躍上國際化的大舞臺。《華爾街日報》將之稱作“中國公司進行全球並購以及融入全球市場的一座里程碑”。
四年下來,人們用放大鏡審視聯想的一舉一動:西方人懷疑在個人電腦這個日益商品化的行業,遲來的中國企業到底還有沒有能力打造一個全球消費品牌;而在經歷了TCL等企業的國際化大挫敗後,對中國企業裏管理基礎最好的聯想能否跨越常見的東西方文化整合陷阱,國人則是既寄予厚望,又憂心忡忡。
但除了在並購後第一年將來自IBM的CEO斯蒂夫 沃德(SteveWard)撤換這個小插曲之外(參見本刊2006年1月號雜誌封面文章《新聯想成人禮》),大多時間內,新聯想交出來的都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在2005-2008的三個財年內,它幾乎完成了三年前所設定的所有財務目標,並在2008年以167.8億美元的收入規模首次進入《財富》全球500強。數字之外,它更擁有一個讓很多中國企業羨慕不已的國際化管理團隊:負責戰略的董事長楊元慶以及負責日常運營的來自戴爾的CEO威廉 阿梅裏奧(WilliamAmelio)。“他們獨創了一種跨越文化藩籬的全球商業模式,一種不尋常的、非東方或非西方的東西。”《福布斯》雜誌評價説。
“就好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一下子跳進大海,我們沒淹死,活下來了。事實上,我對目前的結果非常滿意。”楊元慶在2008年7月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如是説(參見本刊2008年8月5日刊封面文章《聯想三年》)。即便是在國際化上頗富經驗的宏創始人施振榮也告訴本刊:“聯想在國際化的挑戰中表現是及格的,有條件繼續往前走。”
但到了今年2月4日,一切又重新回到了檢驗時刻:當天臨近中午12點,在經歷了一天半的董事會討論後,在紐約沃爾道夫-阿斯托裏亞(Waldorf-Astoria)飯店18層會議室,楊元慶用流利的英文宣佈自己將辭去董事長職務,改任CEO一職,原CEO阿梅裏奧辭任,而空出來的董事長職務,則由已逐漸淡出的創始人柳傳志擔任。
作為紐約最富盛名的酒店,沃爾道夫—阿斯托裏亞從來不乏見證歷史的機會。這次,它則目睹了一家中國公司在精神上的回歸:柳楊二人的組合,正是聯想在並購前的管理架構。
“柳是可以超越語言的。他坐在那裏,就是一種神話。他説什麼都是有力量的,別人相信的。”聯想集團非執行董事、中國寬帶産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告訴《環球企業家》。
業績上的滑坡似乎很容易解釋管理層的變動。與人事變動同時公佈的2008/2009財年(聯想新財年開始於每年的4月)第三季度業績顯示,聯想在該季度虧損高達9700萬美元。除了大中華區之外的美洲區、歐洲中東和非洲區、亞太區的所有市場全面虧損。即便在最穩固的大中華區,銷量也同比下降了7%。在此前,聯想已宣佈在全球裁員11%。這正是聯想一再強調的調整邏輯,聯想歐美市場的下滑凸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重要性,而這正是楊元慶的強項。
但不應否認的是,業績滑坡是席捲整個PC行業的一場劫難: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最後一個季度,全球PC行業迎來了2002年以來的最低增長率,僅比2007年同期增長1.1%。IDC則預測今年全球PC銷售將下降5.3%。
但只因一個財季的結果不佳就讓創始人復出也未免小題大做。而聯想把這解釋成是一個如鐘錶般運轉的安排。“這是聯想的一個戰略轉折。元慶擔任CEO工作,是我們並購時候就有的大設計。”柳傳志告訴《環球企業家》,“當時我們就認為並購後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把業績做好;第二,希望情況摸清以後,中國人在最高管理崗位上做工作。只是在什麼時間調整還在考慮中。金融危機推進了事情進程,而阿梅裏奧先生的3年合同也已到期,這使得我們下定決心在這個時候進行調整。4年中,元慶學會了很多東西,現在他要把學的東西都用了。”
“我希望而且我也很有信心,在未來時間裏聯想在中國形成的一套打法,包括業務模式和文化,能夠在國際上發揚光大。”楊元慶告訴《環球企業家》,“過去這些年聯想戰略方向很清楚,可能未來我們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執行,更加細緻的目標和執行計劃。”
儘管柳楊均對阿梅裏奧予以較高評價,但柳也坦承,自己早在半年前就開始考慮管理層調整的事宜,且為此“花了很大的心血”,而阿梅裏奧在知道董事會最終決定時表示了“服從和支持”。阿梅裏奧本人在聯想宣佈管理層調整的聲明中表示,對“我們團隊所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
復出的柳傳志將自己的角色定義成“為楊元慶保駕護航”,但這個定位並不能充分解釋其復出的全部動機——通常而言,創始人復出,背後釋放的信號都是公司已經遇到某種危機或者重大轉折關頭。
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柳傳志承認自己不願意“讓聯想受到傷害”,衝到一線的楊元慶在工作時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資源,而自己則可能因為“年齡、經驗和處事的方式更容易得到董事會的信任”,出任董事長能有助於讓楊元慶在業務提振上集中精力。“董事會對他的信心非常重要。”柳傳志對《環球企業家》強調説,“我在這個時候出來是意義的”。
無論真正的內幕如何,這都將是柳傳志這位中國“PC教父”與自己過去苦心營造的形象的一個告別:在創造性的解決了産權問題、通過“貿工技”路線實現積累並敢為天下先讓聯想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全球運營的企業後,他更想在企業傳承上讓聯想給中國企業樹立一個標桿。早在2001年,他就把聯想集團CEO的位置讓給了楊元慶,並在2005年把董事長一職也讓出,專事聯想控股(聯想集團的母公司),向投資家的角色過渡。
如今柳的意外復出,雖能給聯想和投資人帶來信心上的提振,卻也將自己的聲譽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失敗的機會成本對現年65歲的他來説顯然過於高昂。
“他不是手癢了,他的確想退休。”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朱立南告訴《環球企業家》,“但現在聯想需要他。”
何以至此?
學費
柳傳志在北京的辦公室位於城北的融科資訊中心,在他身後的墻上,挂著一副條幅上書“弘毅”二字,典出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而他確保讓聯想始終能以長跑選手之姿參與競爭的關鍵一步,便是煞費苦心地組建了一個在如今中國商界較為罕見和透明的國際化董事會。
在此次高層調整前聯想的董事會成員為:柳傳志、楊元慶、朱立南、馬雪徵、阿梅裏奧、美國TPG創始合夥人詹姆士 科爾特(JamesG.Coulter)、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A)執行董事顧維廉(WilliamO.Grabe)以及詹姆士 科爾特替任董事張桐以(JustinChang)。獨立董事則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前霍尼韋爾國際CFO約翰 巴特(JohnW.BarterIII)、前惠普全球副總裁丁利生以及中國寬帶産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等人。這些董事會成員代表著2005年以來新聯想所形成的股東組合:中科院、聯想創始人、美國的私人股權投資者以及公眾投資者。
這樣的董事會結構固然順應業務涵蓋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營業額超過160億美元的新聯想的跨國運營屬性,卻也給楊元慶為代表的本土管理者提出了一個直接挑戰:如何駕馭一個國際化而多元的董事會——駕馭得力,自會達到借其力而被國際資本市場認可,及開拓視野之功效;反之,則很容易演繹成東西方文化衝突,影響決策效率。
柳傳志承認,在並購的早期階段,由他來出任董事長的角色就被視作一個選項,但産業報國情懷甚濃的他還是希望新聯想的CEO角色將來能由中國人出任。不過在當時,CEO只能讓外國人來出任——無論是外方股東還是柳傳志本人,都認為這是在並購初期為了維護新聯想國際化公司形象、確保ThinkPad品牌在歐美市場立住以及穩定原有IBM團隊的一個現實選擇。“當時國際化的水深水淺我們完全看不清。”柳傳志説。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誰來與洋CEO搭配。作為新聯想的最大股東,董事長角色固然需要聯想控股指派,而柳傳志退意已決,惟一的選擇就是被他在2001年後反復宣講的“聯想最適合的領軍人選”楊元慶。
某種程度上,柳傳志向《環球企業家》承認這一選擇有其無奈。“他更適合做業務,而用我過去當董事長的方式肯定不行,因為我當時是唯一的股東,CEO不能不聽。”——在聯想內部,楊元慶一直是以“至剛至猛”的倔強固執形象示人的。而在新聯想董事會,需要他去遊刃有餘地去平衡股東與管理層、中外方股東之間的複雜關係。
即便不考慮性格因素,當時的楊元慶只有40歲,掌舵聯想集團也不過3年,而在新聯想的高層分工中又負責中國區的業務,這都將使其超越傳統的董事長角色,較難與新CEO形成他與柳傳志過去那種“天然的配合”:干預過多,雖能保證公司的大方向,卻也會降低決策的效率;若對CEO完全放手,則會冒使中美兩地業務離心的風險。柳傳志承認,這正是新聯想在業務和文化磨合最難的地方,這也是他在並購後一再盯矚楊元慶要學會妥協和傾聽的用意所在。
楊元慶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就成了新聯想整合的一大關鍵。一定程度上,這是他的強項——當年他對惠普電腦業務模式的不懈學習和複製,正是聯想的PC業務在中國迅速上位的一大關鍵。
為了理解國際市場運作及文化,楊元慶舉家遷往紐約。從不熟悉英語到熟練掌握,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田溯寧至今仍然記得,楊向他請教諸如如何有條不紊的當眾演講以及如何與西方人合作的諸如此類的問題。“看得出來,剛開始的時候他很緊張,不知道西方人如何做。”田溯寧回憶説。
但很快,田就發現了楊元慶身上令人吃驚的變化:在舊金山的百人會上,楊元慶會主動向美國國會人士推銷聯想。他開始用英語主持董事會。在香港召開的一次董事會前一天,他別出心裁的邀請董事會成員去香港跑馬場賭馬。他去原IBMPC的所有分支機構與員工交流,過程中也贏得了員工的尊敬。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楊在各種國際大佬之間遊刃有餘。
“他向我介紹韓國的一個笑星,説他也投資電信和媒體。”田溯寧告訴《環球企業家》,“這讓我很感慨,之前都是我向他介紹各種資源。”
“楊元慶有理解和學習能力,是長久掌舵聯想的合適人選。”朱立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