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寫了一封“萬言書”,信仲介紹了蒙牛近期所採取的確保食品安全、維護奶農利益、促進乳品市場穩定的一些措施,進而説到:國外的金融大鱷虎視眈眈。針對這種情況,“蒙牛絕不願被外國人買走。”
看了關於這封信的報道,內心深處感到一絲悲涼。這種悲涼,不是因為牛根生們的“英雄末路”而感慨,而是為了民族産業的前途深感憂慮。此前,有報道稱,因為牛根生的落淚,國內一些知名企業家準備慷慨解囊,進行救援,以免有朝一日蒙牛被外資並購。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僅僅有人注資,即使解決了資金鏈的問題,國內的乳製品産業也未必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商界有一句路人皆知的俗語,“顧客就是上帝”。在一個商品社會裏,顧客的態度往往決定着一切。一個曾經給予消費者強烈傷害的行業,一個被顧客強烈質疑的行業,一個社會責任感缺失和道德操守可疑的行業,要想在一夜之間重新崛起,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就企業家個人而言,面對此等信任危機,首先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找到新的股東注資。他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對國人懺悔和謝罪!否則,即使有再多的人大手筆救援,也只能挺得了一時。被驚嚇和傷害了的消費者們,不會僅僅因為幾條牛皮哄哄的廣告而重新端起面前的杯子喝奶。這是目前牛根生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後,幾大牛奶企業道了歉,但也僅僅是道歉而已。幾大牛奶廠商沒有一家願意拿出血本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做出長遠的承諾。此時此刻,他們焦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資産和品牌,是如何利用“民族産業”這個金字招牌化解目前的危機,從而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胸襟,能有多大作為?
究竟誰才能拯救牛根生們?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者。這些深深傷害了國人的巨頭們,應先用自己的行動洗凈自己的罪責,然後再考慮發展的問題。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