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的通過只是美國國會“工作的開始”,救市行動尚需要更多的步驟和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內,美國國會將首先加大對金融業的審查力度。
對衝基金首次被監管
國會聽證會從6日開始,將全面檢討目前監管工作中的漏洞。毫無疑問,金融領域的一系列新監管措施將因此産生。金融領域原先的一些潛規則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適用監管法規,但這一局面將被扭轉。例如,複雜金融衍生工具和對衝基金也將首次被納入聯邦監管。同時,許多原本就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例如銀行和保險業,將可能面臨更為嚴厲的審查。儘管目前保險業監管僅停留在州政府監管層面,但是已經有多個金融團體表態支持對保險業進行聯邦監管。代表100家最大金融服務公司的信貸服務圓桌會議首席游説官斯科特?泰爾博特稱:“很顯然,我們將會在明年面臨更多的監管措施。”
擺脫“急診醫生”角色
就在美國眾議院通過金融救援計劃之前,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就曾經表示:“通過這一法案只是我們工作的開始。”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馬薩諸塞州民主黨眾議員巴尼?弗蘭克表示,國會將在明年爭取通過立法嘗試對住房政策和金融監管進行審查。在弗蘭克看來,這一嘗試堪比當年的“羅斯福新政”。
“在過去,一旦發現經濟領域自身突然出現了問題,我們扮演的角色是進行緊急救援的急診醫生。但是,我們現在必須進行嚴肅認真的改革。”弗蘭克説。
重點審查“影子銀行”
據悉,“影子銀行”體系將成為本次審查的重點。作為富裕投資者和養老基金的資金池,對衝基金已經成為一些專家所謂的“影子銀行”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體系就包括雷曼兄弟之類的投資銀行。
“影子銀行”系統,是指房地産貸款被加工成有價證券,交易到資本市場,房地産業傳統上由銀行系統承擔的融資功能逐漸被投資所替代,屬於銀行的證券化活動。“影子銀行”創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範圍內流通,使得全球信貸平民化,廉價的信貸更容易被大眾得到而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該活動在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漸漸被人們重視,此前一直游離於市場和政府的監管之外,當前也無十分有效的監管方式。
通過購入大量抵押支持的證券和創造更多的抵押貸款需求,“影子銀行”體系為次級抵押貸款經紀人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因為給予了複雜的抵押相關證券頂級評級,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等評級機構目前備受指責,而投資者也不再對穆迪和標準普爾等第三方的評級價值予以信任。
“戰鬥”局面初步顯現
目前,明年的“戰鬥”局面已經初步顯現。為了阻止金融危機繼續惡化,美國國會要求美聯儲將重點放在“系統風險”以及個別銀行對金融體系造成的風險上。泰爾博特認為,美國立法者目前過於關注單個銀行的問題。
在國會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美國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抗爭”。目前他們要求放寬會計準則,現行以市值計價的會計準則使目前危機進一步惡化而備受指責。金融行業的説客還試圖穩定眾多的金融管理機構,這一點與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金融救援方案只是美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開出的一劑藥,而並非化解所有金融和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在於:住房市場持續下滑,大批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造成“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價值縮水、流動性缺乏,從而對金融機構帶來嚴重衝擊,但金融救助方案並不能立即解決這一問題。
斯皮策曾是華爾街“公敵”
本報綜合報道 美國今天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想起3月12日因性醜聞而辭職的紐約州前州長埃利奧特?斯皮策。對於華爾街來説,他一直都不是一位受歡迎的人。斯皮策在2006年11月當州長前曾擔任了8年紐約州檢察長,2001年,斯皮策掀起金融界的“廉潔風暴”。
2002年4月,利用一項已經鮮為人知的《1921年馬丁法案》,斯皮策對美林證券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後,指控該公司為獲得高利潤的投資銀行業務,其股票分析師將自視為垃圾的股票向投資者推薦。5月21日,美林公司正式與斯皮策達成了和解協議。作為和解的一部分,美林同意支付1億美元的罰款。
2005年4月26日,斯皮策又對全美頂級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發起民事訴訟,指控該集團在幫助公司客戶選擇保險公司的過程中操縱投標、虛假報價,並接受保險商的鉅額回扣,違反了保險和債券法律。該訴訟最終導致該集團CEO格林博格被迫辭職。
斯皮策也一舉成為“華爾街最有權勢的人”,風頭蓋過美國財長和美聯儲主席。《名利場》雜誌甚至宣稱他是“華爾街頭號公敵”。
格林斯潘將被“問訊”
本報綜合報道 對於雷曼兄弟的破産和以850億美元救援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的原因和影響,美國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亨利?韋克斯曼將主持兩場聽證會進行討論。
此外,該委員會本月還將就對衝基金、信用評級機構以及監管部門在這場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召開3場聽證會。委員會表示,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已經受到邀請,他將在第三場聽證會中出席作證。
同時,負責監管商品和期貨交易的美國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也計劃在本月就信用違約互換(注:國外債券市場中最常見的信用衍生産品,常被用來推測一個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在信用違約互換合約中,信用違約互換買方定期向信用違約互換賣方支付一定費用,這個費用一般用基於面值的固定基點表示。如果不出現信用主體違約事件,則信用違約互換賣方沒有任何現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體出現違約,信用違約互換賣方將有義務以現金形式補償債券面值與違約事件發生後債券價值之間的差額,或者以面值購買信用違約互換買方所持債券。)召開聽證會。此前受到救援的美國國際集團手中就持有大量的信用違約互換,其目的是防止證券違約。而美國政府接管該集團的主要原因,正是由於美國國際集團未來無力償付互換合約。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