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賣不動了,基金公司就開始自産自銷。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基金公司員工持有自家公司基金的總份額已達2.48億份,遠超去年年底的1.58億份。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公司及其股東的持基份額為115.7億份,比去年年底的98億份多出近18億份。
“自買”為了風雨同舟?
基金公司熱衷於購買自己的基金在弱市時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廣告效應。不過,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行持基頗具一番與基民弱市風雨同舟的蒼涼意味。
近日,華安基金公司發佈公告稱,未來6個月內他們將斥資4200萬元申購公司旗下管理的華安宏利等4隻開放式基金。其計劃通過分次等額申購的投資方式,以未來6個月內的市場平均成本完成此次申購。
據華安基金昨日刊登的相關公告顯示,華安基金擬從2008年9月10日開始的6個月內,運用公司固有資金對旗下開放式基金每月進行等額申購。各基金的投資總額分別為:華安宏利1680萬元、華安創新1260萬元、華安優選840萬元、華安成長420萬元。單筆申購費率均為0.60%。
這只是今年基金公司自購基金的一個案例而已。不過,基金公司及其股東,以及基金公司員工持有自家基金的目的,大多還是源於公司營銷推廣需要或員工自身理財需要。國內基金經理自購所管理的基金也偶有發生,但多發生於基金髮行期間,其廣告意味更加明顯。
基民更為關心的是,基金公司自購基金是否真的能給基民帶來相應的實惠呢?
自買基金效益更好?
晨星數據顯示,國際著名基金評級機構晨星公司最近所作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基金經理們是否將錢投入自己管理的基金對業績有著直接的影響,投入多的基金業績相對較好。
調查顯示,掌管那些費率較低、業績優良基金的基金經理人,自己購入基金的平均金額達到35.4萬美元,而那些費率較高、業績平庸的基金,基金管理者自購的平均金額只有5.4萬美元。
“當基金經理自己的錢被放入基金的時候,投資者會發現他們可以獲取到及時的信息,向基金管理者諮詢會變得更加順暢,基金經理們對於基金的表現和稅率的敏感程度也會明顯提高。”銀河證券分析師表示。
“可以想見,當基金經理把自己的百萬家財跟投資者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基金經理並不希望自己的資金承受高額稅率和令人失望的回報。”晨星的報告也如此描述。
該報告調查了位於排行榜前500名的共同基金的信息,其結果還發現,46%的美國股市基金經理對於自己的基金毫無興趣,60%的海外股市基金經理對於自己管理的基金分文未入。此外,有70%的混合型基金經理和78%的債券基金經理對於自己管理的基金也是分文未投。
持基激勵難以推廣?
華寶興業基金公司總裁裴長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和投研團隊共同“持基”的安排,旨在把三者的利益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起更深層次的信任,最終建立起一個“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激勵機制。從目前華寶興業“持基激勵計劃”實施一年來的成績看,共同“持基”確實是一個對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多贏”的、更有效率的安排。
弱市當中,基民對基金公司懷疑和抱怨聲一直不斷。在今年上半年基民巨虧1.08萬億元之後,基金公司仍坐收高達188.06億元的管理費。在無法改變現有費率的模式下,基金經理持有基金是否會一定程度上讓基民在心理和口袋上獲得雙贏呢?
據了解,自2007年6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佈通知,放開基金從業人員投資開放式基金後,持基激勵計劃國內並沒有太多公司實行。有的基金公司曾想模倣,最後卻未能成功。對此,基金分析人士表示,“持基激勵計劃”確實是對基金持有人更有利的安排,但同時也對基金經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推行需要公司管理層和投資研究團隊就維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達成高度的共識。即使在美國,基金經理持基也未推廣到每一隻基金。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在國內目前基金經理稀缺的背景下,“持基激勵計劃”未能推而廣之更可以被理解。不過,隨著基金持有人的日益理性以及基金銷售競爭的日益激烈,這種“持基激勵計劃”有望在更多的基金公司得到推行,進而實現基金經理和基金持有人利益更緊密的“捆綁”。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