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5日發佈<<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規定(徵求意見稿)>>,證監會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可交換債券的推出是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利於促進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協調發展,緩解"大小非"股東資金困境,為市場的穩定提供緩衝。
那麼證監會緊急"出招"是給當前的股市帶來拐點嗎?
第一對於新政策的公佈,目前還缺乏可操作細節,因此對於目前低迷的市場來説其利好作用有限。但是對於長期投資行為來説可交換債事先鎖定了未來的換股價格,這決定了其持有者大多數是長期看好公司。對換股價格較為認同,具有價值判斷能力的投資機構,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引導投資理念的長期化和理性化。因此新規不會給目前的大盤帶來特別的拐點。只能起長線引導作用。
第二從最新的問答來看監管層不會違背股權分置改革形成的契約,將以創新的市場化手段對"大小非"減持進行疏導和規範。也就是説"大小非"減持問題,只能通過新的途徑來減持或規範減持。不會出現不給減持的現象。為妥善解決"大小非"減持問題證監會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減緩或消化"大小非"減持對市場衝擊的作用。
隨著中國A股市場全流通時代的到來,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的時候要進行估值,就必須考慮全流通市場的基本事實。從決定一家上市公司價值高低的應該是上市公司的業績,而不是流通股數的多少,這就是全流通機制下的基本市場規則。但是在現階段的行情中,投資者需要繼續回避解禁壓力較大的品種。
從技術面看股指本波連綿下跌的趨勢依然很強,在市場還沒有發出強有力的止跌的信號之強,投資者應繼續嚴格應控制倉位為主。操作上適宜中短結合。並在下跌的過程中步步為營,著手佈局中長線優質品種。為日後市場的轉機打好前提準備。
股市投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證監會出招志在減緩"大小非"減持對市場衝擊,並且想以創新的市場化手段來對"大小非"減持問題進行疏導和規範。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應以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問題。市場信心的重建與恢復更需要時間。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