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華期貨 張健
股指期貨久久未能出臺,各方對期指的熱情也日漸消退。筆者曾在《股指期貨推出時間猜想》一文中指出,期指最有可能出臺的時間為明年年初,這一結論主要是基於對國家宏觀經濟走勢的判斷以及借助金融市場管理者的視角所作出的考量。然而,股指期貨推出時間越晚,市場各方參與所需的代價也將越高,這種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沉沒成本的付出在股指期貨的一再拖延之後將有可能演變成體系內效率的損失。本文試圖從各個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這一演變的過程。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中金所。註冊資本金為5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於2006年9月8日,距今已有兩年時間,兩年時間裏除了將一份標準的滬深300合約設計出臺以及招收了一批結算會員之外,中金所一面眼睜睜看著其他三大交易所的成交量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面獨自期待著股指期貨這個不知何時能出世的嬰兒快些降臨。在有關中金所的介紹裏,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主要職能是:組織安排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上市交易、結算和交割;制訂業務管理規則;實施自律管理;發佈市場交易信息;提供技術、場所、設施服務;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仔細想來,到目前為止,中金所的這些功能並未發揮多少,頗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講,有關部門對中金所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暫時未得到太多的回報。然而隨著期指的一再難産,這種尷尬的局面恐怕還要繼續。
其次,自從股指期貨進入中國期貨業的視線以來,期貨公司便忙開了,增資擴股、招聘人員、購買新設備、投資者教育等等等等,其情緒之激動、熱情之高昂,像是急著抱媳婦回家的新郎,只是激動過後卻發現新娘遲遲不見蹤影,進而心情也由期待變成沮喪,再由沮喪變成失望。在增資擴股方面,為滿足中金所對其會員公司資本金的要求,許多期貨公司紛紛擴充資本金,註冊資本過億的期貨公司已由之前的不到10家增加到目前的數十家;在招聘人員方面,不但有大量新人被引入這個行業,而且還有各公司之間的互挖墻角;在購買新設備上,期貨公司的投入少則以幾十萬元計,多則以百萬元計;而在投資者教育方面則更是不遺餘力,遠程視頻、各個營業部的報告會、定期不定期的講座等等不一而足。假設期指在某個很久以後的時間推出,我們是否要把以前做過的許多工作再做一遍?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很多成本甚至難以計量。
而對於投資者來説,不管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去迎接期指的到來。據筆者了解,機構投資者不但要去網羅優秀的期貨人才,同時還要邀請期貨業內的專家為他們培訓有關股指期貨的相關知識,而作為散戶投資者,四處聽講座學習是少不了的,另外還要抽出不少時間進行倣真交易,對於行情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這種時間的投入也是不小的成本。
就像已經上了弦的箭,只待目標出現,而看不到目標,獵人也只有將弦慢慢收回,一旦目標真的出現,必然需要再次拉滿弓,而之前的努力已然化作徒勞。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韓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