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嘉誠:商者無域

 

CCTV.com  2008年08月29日 09:4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綜合  

  商者無域

  80歲、坐擁265億美元個人資産的華人商業領袖基業長青的秘密:成就其全球帝國的,並非神秘的經營技巧,而是由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不停反思的自製力構成的健全人格。

  

  從位於香港中環的長江中心七十層向下望去,忙碌的維多利亞港便如微縮景觀般在眼前舒展開來。目光大概滑落100米,是AIG大廈頂端變幻不定的碩大屏幕,它以一種近乎喧囂的姿態不斷呈現出A、I、G這三個字母。形成分明對比的,是與此比鄰的和記黃埔那棟白色的總部大樓,在形態各異的這一片摩天大廈中,它似乎顯得過於樸素。稍遠處,維港的傳統標誌之一天星碼頭已被拆掉,幾艘施工船富有耐心的繼續著百餘年來香港最持續的工程之一:填海擴充土地。這種在一百年前激動人心的事業,在今天看來多少有些庸常,泥沙被機械手從船上抓起,丟在附近的海域上,反反復復如同設計簡單的玩具……

  6月30日,在會客廳等待採訪時,我不由自主想起:這座大廈的建造者,近60年來從零累積起腳下一切的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當他偶爾站在窗前,是否也曾為所擁有這一切難免有過驕傲不自勝的時刻?

  真實的答案也許將永遠付諸闕如,而這片刻的揣度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自相矛盾的辯論:過去58年裏,李嘉誠的公司經歷過太多次經濟週期和政治局勢變化,從一個塑料花廠到今天擁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公司及化粧品零售集團、橫跨歐亞的3G移動網絡、日産三十多萬桶石油的能源公司,如此強烈的內、外變化下,他從未有一年虧損,直到最近幾年仍能讓公司保持兩位數的利潤增長,這顯然不是用“幸運”這樣的詞彙就可以概括。那麼,究竟是李嘉誠逐步找到了與其異乎尋常的命運和財富相襯的性格,還是應該反過來説,只有基於一種異常健全的人格,他才能渡盡劫波之後不停擴展自己的世界?

  無論哪個説法更接近準確,有一點是需要承認的。對於這名或許算得上是司馬遷撰寫《貨殖列傳》以來最富有的中國商人,外界仍對其了解有限。人們或許能片段式的還原出李在某一個決策上的起承轉合,但這種MBA案例式的簡化,某種意義上,就像將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開朗琪羅的畫作影印在掛曆紙上。

  絕大多數時候,一個最不應被忽略的歷史維度--李的內心世界--隱沒于它所創造的歷史。如果説外在的挑戰還可以通過爬梳歷史還原,李嘉誠能在世界流變中堅持自我的方法更像一個秘密。比如,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時,為在交易完成前嚴守秘密,李嘉誠幾乎獨自一人完成了整筆交易的全部調研、談判工作,甚至連其夫人都不知曉其中過程。這實在讓人疑惑,無論交易本身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是即將一償夙願而産生的喜悅感,顯然都會在交易完成前的幾十個小時內轉化為巨大的壓力和焦慮,為什麼李卻能將這一切從容化解于自己的內心?

  或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如碳原子高壓熱下形成鑽石的天然過程,早年高壓下的成長經歷:10歲戰患下之流離、14歲父親去世,孤獨無援的他卻要肩負一家人的命運、這日復一日的貧窮讓他歇不下來的腳步、無休止的勞累成疾患。肺病下掙扎求存的強烈慾望、那種不能卸下重擔的感覺、無處話淒涼的孤寂……這些足夠把絕大多數成年人也壓垮的一浪浪逆境竟全被年輕的李嘉誠轉化成心之動力。當他通過每天喝鹽水、幫人代寫家信換來魚湯,以及站在山峰上呼吸新鮮空氣等方法完成了自我拯救,這個世界上是否已經沒有太多事情能夠令他畏懼?

  “我有一個長處,一般生意的事情,非常少會打亂我內心的清靜。”李嘉誠對本刊説。他舉了個例子:自己最忙時可分心二用,在電話上談一件事,手上寫另一件事。

  

1/5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