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證券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以史為鑒:究竟靠什麼救市?

 

CCTV.com  2008年08月01日 09: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田 立

    作者:田 立

    決定股市走勢的根本力量從來都是宏觀經濟的走向,滬深股市歷史上幾次救市的失效,無一不與“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宏觀經濟運行”有關。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創業板等工具只能算是技術手段,而技術手段是造不出一個牛市的。

    似乎不經意間,本輪救市的呼聲漸漸推向了高潮:《金融時報》上週五發表了一篇措辭有力的關於救市的評論,連同前不久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關於穩定市場的社論以及以吳敬璉老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反救市知名學者的倒戈,看起來已形成了一套連續有致的呼籲救市“組合拳”。救市,自年初第一輪呼籲以來,又一次成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這一次的聲勢似乎比前一次要大得多。

    在這樣的聲勢下,再來討論要不要救市顯然有些不合時宜。那就讓我們以應該救市為基本前提,來討論一下到底應該怎麼去救市的問題吧。討論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把滬深股市這十幾年來所發生過的幾次救市經歷簡單回顧一下,以史為鑒,興許有助於大家更理性地看待救市的預期目標,找出正確的救市手段。

    第一次引人注目的救市發生在1994年7月,此前滬指從1992年春節前的1500點徑直跌到了救市前的325點,可以説,這段時間是滬深股市史上最難耐、最困難的時期,市場信心幾乎跌到冰點。於是,在各方呼籲下,政府終於出手了──當時的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宣佈了著名的救市 “三大政策”。此招一齣,果然立竿見影:在此後的不到30個交易日內,滬指飆升700多點,漲幅超過200%,達到了1052點!然而正當人們信心滿懷,準備迎接更大牛市的時候,持續一年之久的下跌開始了,最終在1996年1月19日滬指跌回到512點,幾乎前功盡棄。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