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證券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理性對待大小非減持

 

CCTV.com  2008年07月22日 07: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昨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佈了“大小非”解禁減持統計數據。從中可以看出,大小非減持數量有限,並非是想象中的“洪水猛獸”,因此,投資者應理性正確地看待大小非解禁這一重大的市場新問題。

  “大小非”,這個概念屬於股權分置思維,因為“大小非”問題只是股改後限售股份的一個部分。目前為止,由股權分置改革形成的限售股是4572億股,既包括“鎖一爬二”規定形成的限售股,也包括大股東自己的減持承諾。從減持數量來看,目前累計減持了250.07億股,佔解禁股份的29.67%,減持數量很少。未來限售股份數量只會越來越少,不會增加,隨著市場減持,規模也會越來越小,這是一個定數。

  有人説,股改整體説是成功的,但有一個最大缺陷,就是股東對限售股“鎖一爬二”的承諾。只是因為當初考慮不週,因此對限售股要再鎖十年。無疑,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我們必須要承認限售股的存在是股改的必然結果。

  回溯股改之初,市場為什麼持續低迷?因為有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由於非流通股不能流通,兩類股東沒有共同利益基礎,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惡意圈錢。因為股票不流通,股票跟市場價格變動沒關係,兩類股東沒有共同利益基礎。同時,非流通股股東手裏的股票沒有市場價格,所以市場化的資本運營沒有基礎,股份與股份之間沒有市場價,只能以凈資産為核心定價,嚴重影響了價格發現機制和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資本運營,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得不到發揮。由於股權分置存在,市場的基礎産品價格,也就是股票的價格沒有完全市場化,所以以基礎價格為基礎的衍生産品沒法做,市場的創新受到很大制約。所以,股改必須進行。

  歷經千辛萬苦,股改完成,股份可以流通了。又有人把限售股解禁看成了洪水猛獸,認為是引起股市下跌的禍水,應該對股東減持徵收資本利得稅。同樣是持股,為什麼對限售流通股徵稅,對非限售流通股就不徵稅呢?稅收公平性何在?這就是一種股權分置思維。當初市場不好是因為股權分置,現在市場不好是因為大小非的問題,這種認識是不客觀的。

  其實,通過對2006年以來的限售股解禁流通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規律:其一,小股東的套現意願強于大股東。統計顯示,控股股東減持的數額非常少,有拋售慾望的只是小股東;其二,績差公司的套現欲大於好公司;其三,行情的升降對套現欲沒有明顯影響。即使小額非流通股的解禁流通意願較強,但其對股價的衝擊並不大。這説明市場對解禁股衝擊的恐懼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本能,具有盲目性。

  因此,我們應該往前看。股權分置時代有股權分置時代的問題,全流通時代又有全流通時代的新問題。我們的很多制度安排是在股權分置時代設計的,它需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做出新的調整,進一步推進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而不是倒退回去,把這塊股份再鎖起來。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為了適應股權分置改革的新情況,監管層作了很多制度安排,例如,推出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明確大宗股份轉讓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進行。雖然,目前大宗平臺還不是很規範,還需要完善,但是,我們也看到監管層正在積極研究討論推進這項工作的完善發展。據了解,監管層下一步將對大宗交易系統作出全面的評估,視情況進行修改,同時也會對大宗股份的轉讓做出更加規範的安排。

  此外,由於中國的市場過去沒有大宗股權持有者,所以,相應的金融服務缺失,目前已經有銀行在探索對持有大宗股權的投資者的專項服務,因為股權持有人在減持時會考慮下列問題:一是風險管理,持有的股權不賣,拿在手裏,市值會變化,怎麼規避市值變化的風險,這是股權持有者的需求,如果沒有其他管理措施,持有者就會拋售;二是增值的需求;三是流通性管理的需求,需要流通性的時候能不能變成錢,如果沒有資産管理業務,就只能在二級市場拋售,如果金融服務市場發展起來,就沒有減持的衝動。這也是值得我們探索討論和推進的。

  更重要的是,要從數字背後看到問題的本質,大小非應是股權分置改革的必然結果,是股改後出現的新情況。對大小非的解禁投資者不必恐懼驚慌,因為管理層正在積極應對和解決股改後出現的這種新情況。對此,投資者在耐心的同時更要有信心。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