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六年升100萬 古籍善本收藏漸升溫

 

CCTV.com  2008年06月27日 09: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隨著藝術品拍賣的日益紅火,古籍善本作為其中的一個門類也逐漸為世人所熟知。相對於藝術品市場的其他門類,古籍市場始終保持著穩定上升的態勢。僅從1996年上海地區朵雲軒首次在藝術品拍賣會上推出古籍善本專場以來,各種類別的古籍善本普遍都有數倍乃至數十倍、數百倍的漲幅。

  一位資深專家談到,在他從事古籍善本拍賣的十餘年間還沒有見過一本堪稱善本的古籍身價下跌。可以説古籍善本稱為“藍籌股”並不為過,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一個概念:何謂“善本”?

  “善本”掃盲

  籠統地説,只要珍貴難得,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稱為“善本”。具體的標準,歷代學者、藏書家都提出過不同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張之洞的説法。張氏解釋善本之義有三:

  一曰足本,無闕卷,未刪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注。

  三曰舊本,舊刻、舊抄。

  其中一、二條是從圖書內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條則從版本産生年代的角度來講。現代的版本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則”,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

  物以稀為貴

  説來説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古籍善本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只會越來越少,而其中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實是難以估量,其價格自然穩步上升。再從拍賣的具體情況來看,同其他門類一樣,收藏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古籍善本的大買家往往是具有一定財力的收藏家,主要瞄準精品,一旦買入短期內就很難再賣出,另一類的中小買家就很難與他們競爭,只能退而求其次,這樣使得市場上的精品在一個時期內相對慢慢減少。可以説經過十餘年的拍賣,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善本經過一輪的易手,目前已經越來越難以在市場上見到了。物以稀為貴,貨源量的減少和需求量的增加自然促成了價格的穩步上升。

  6年升值100萬元

  舉一個例子,中國嘉德2000年春拍上有一部書以209萬元的高價成交。此書原為清宮大內珍藏,名《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唐韓愈撰,宋朱熹考異,宋王伯大音釋,元代刻本。乾隆皇帝愛之切切,親筆題詩其上:“校集都因《考異》詮,門人李漢更詳編。官書率就私書獻,杭本應為蜀本先。無礙兼存期自擇,允為獨出更誰肩。一篇《原道》接孔孟,見道因文啟宋傳。”按清嘉慶間彭元瑞撰《天祿琳瑯書目後編》卷一頁十五著錄一本,正附有此詩。通行刊本“無礙兼存期自擇”,“礙”字誤刻作“得”,賴此本以糾正之。考其藏印,與著錄完全符合。在清宮天祿琳瑯的數百部大內藏書中,有高宗禦題的刻本書,?存七部,此乃其中之一。是書在1922年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其弟溥傑的名義同其他諸多珍本一起私運出宮,從此流落民間。如此奇書在2006年上海嘉泰春拍中又一次現身,經多方競價,終以308萬元創當年紀錄的高價成交,6年時間升值了近100萬元。然而可以説,真正的善本,因其承載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價值是無可限量的。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