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貴鈞把袖珍的明式雕花床往手裏那麼一拿,把傢具典故講述得惟妙惟肖之後,你會發現,他不僅是個會講故事的人,更是一個愛玩兒會玩兒、並且對中國古代傢具文化情有獨鍾的人。
接觸到微縮傢具,對於張貴鈞來説是偶然的。曾經,張貴鈞是北京旅遊業的一員驍將,工作中常常遇到外賓因買不到可心的紀念品而煩惱。幾年前,一個朋友送了他一套微縮傢具,是用邊角余料拼湊出來的兩把清代太師椅。張貴鈞被這古色古香的小玩意兒所吸引,如獲至寶般把玩不止。
憑藉多年從事旅遊業的經驗,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些古樸又輕巧的小傢具正是外賓所青睞的紀念品!就在那一刻,開發明清微縮傢具的想法在張貴鈞心中開始萌生。但是,張貴鈞也知道,製作出真正具有中國味道的紀念品來,絕非易事。
明清時期興起和流行的硬木傢具是中國古典傢具的高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因此,張貴鈞決定將明清傢具進行微縮,以10:1的比例在方寸之間還原千百年前古傢具的意韻和美感。
“一把小小的圈椅,就有二三十道製作工序,製作過程與實際傢具一模一樣。圈椅的椅圈看似渾然一體,線條流暢,其實卻是由三個部分拼接組成。這是因為木有紋路條理,直接做成一個圓弧,橫絲承壓過大容易折斷。只有分成三部分,避開橫絲易斷裂之處,再進行嚴絲合縫地接合,才能既保持造型圓婉優美,又保證風格樸實勁健。”
椅子板面的製作就更有學問。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塊椅面,其實是用四塊木條拼接而成,板面作為裏芯鑲在其中。張貴鈞解釋説,這是因為木頭具有伸縮性,受潮時容易擠脹,只有做成活動的才能保證不會開裂。“這些微縮傢具都是採用榫卯結構,跟拼接玩具一樣,非常有趣。”他邊説邊拿起幾根玲瓏小巧的木棍,笑著演示起來:“我就是愛玩兒,把這當成一種樂趣。”
為了把樂趣付諸現實,愛“玩”的張貴鈞傾注了極大的努力。他堅持選用天然的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烏木等珍貴木材作為原料,以還原明清木制傢具的真實風貌;他堅持用對榫組裝,堅持表面燙蠟工藝,堅持不進行上色油漆。為保證工藝的精良,他曾跑遍南方小城,但是小作坊般的生産模式製作出的傢具非常粗糙,也沒有規模的生産線。幾次溝通未果,張貴鈞決定自己設計製作。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