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挂畫並列為四藝,香爐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物品。隨著宋代瓷器的發展,瓷香爐開始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之後瓷香爐逐漸成了上層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由於瓷香爐超凡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在收藏界一直備受青睞,尤其是宋、元、明、清等朝的瓷香爐,更是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市場價格穩步攀升。
宋代之前,香爐這種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的,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才逐漸豐富起來,有銀制、鐵制等。特別是到了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瓷香爐紛紛問世。
隨著制瓷業的蓬勃發展,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這些曾經是文人的把玩之物的瓷香爐,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在不斷攀升,受到國內外藏家的喜歡,宋、元、明、清朝的瓷香爐在國內市場不斷拍賣出新價。
瓷香爐,“三維一體”的收藏價值
在目前瓷香爐的收藏隊伍中,不少收藏鑒賞家擁有珍奇的古瓷香爐,他們大多數因為喜愛瓷器,而轉為收藏這種不僅具有瓷器特點,還具有生活實用性的瓷香爐。它的藝術構造和花紋可以説反映了當時文人雅士的“時尚”。
瓷香爐愛好者林志勤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偶然機遇踏入收藏界,遂一發不可收。林志勤開始也是主要喜好研究古瓷器,重點是各朝代官窯瓷器的收藏與研究。之後他在瓷器收藏中發現了其中的精品─瓷香爐,便對它愛不釋手。
林志勤説,受到近年來瓷香爐收藏熱情高漲的刺激,收藏投資風生水起。瓷香爐的收藏價值不僅在於它所蘊涵的歷史價值,還在於它具有造型的工藝藝術。相比于銅香爐,它還具有瓷器工藝的價值,可謂是“三維一體”的價值體現。
瓷香爐起源於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後世所仿製。宋耀州窯香爐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例如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瓷香爐在繼承宋代的風尚之餘,數量與品種繁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但元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鈞窯也製造了體形較大的瓷爐,這些瓷爐在裝飾、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現了很多變化。
明代,瓷香爐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當時的瓷爐以景德鎮窯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遺風外,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更著重于圖案裝飾。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鬥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清代統治者入主中原後,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更是空前繁榮。景德鎮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香爐的製作推向歷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裏外滿釉,光潤勻凈,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