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投簡歷
不如專心開網店
“人才市場、招聘會、面試、就業協議……從去年底開始,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圍繞找工作在轉。”這是大學生活最後階段的寫照,當“簽約了沒”成了大部分學生互相見面的問候語時,校園裏的“牛人”們卻已經開始把“創業了嗎”當成開場白。
在現實的就業壓力和鮮活的成功案例面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動了,“給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的觀念讓一些正在就業關口上的大學生開始籌劃起了自己的創業大計。而其中的許多人,創業之路是從網上開個小店起步的。
現象
學生店主畢業前決定放棄找工作
和許許多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今年6月馬上要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的小吳這段日子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的是,小吳整天窩在電腦前並不是忙於製作簡歷,也不是不停刷新招聘消息,而是疲於應付一筆又一筆的網上生意。
“現在工作實在不好找,一開始也和大家一樣不斷地投簡歷,趕招聘會的場子,但是後來發現好一點的企業輪不上我,一般的小公司薪水又太低,只夠我租個房子,連基本生活費都要精打細算。”做了兩年網上掌櫃的小吳一個月前剛剛作出了一個決定:放棄找工作,畢業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網店生意中。
用小吳的話説,自己成為網上賣家“純屬巧合”。“大二的時候在淘寶網上買了一件衣服,結果收到貨發現尺碼太大,於是靈機一動就把這件全新的衣服挂回網上,一個星期後賣了出去,這是我的第一筆交易。後來因為有親戚做食品批發,所以乾脆利用他的貨源在網上開了個店,利用課餘時間賺點生活費。”
一開始小吳做的是同學的生意,後來信譽越來越高,很多外地買家都成了小吳的常客,小吳整天忙著打包發貨,一個月掙上一兩千元幾乎不成問題。
在作了這個重大決定後,小吳現在每天除了查找資料寫論文外,就是泡在網上坐等生意上門,然後聯絡快遞公司發貨。在她的同學看來,小吳真是不走尋常路。“在我看來,經營一家網店也是工作,這是就業的一種方式,和去一般企業工作沒什麼實質性的差別。”
小吳説,現在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學生不少,有些學生已經向輔導員明確提出,不找工作了,畢業後直接創業。
浙江大學學生創業協會的副會長小徐告訴記者,“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大多數學生會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希望在現實中運用自己的所學。目前來説,想在網絡和信息服務方面有所作為的比較多,畢竟成本不大,適合學生起步。”
而阿裏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集團公關部經理哈辰提供的數據顯示,淘寶網店主中,年齡在19歲─24歲的佔35.38%,其中大多數是大學生。
調查
網上開店容易“看店”難
大學生創業從電子商務起步,最大的好處是成本低,網上開店是免費的,有不少成功店主甚至是白手起家;另一個好處是門檻低,稍有點電腦知識的人都能操作,對大學生來説基本不是問題。而且電子商務方興未艾,網上創業很符合潮流。
但跟所有的創業方式一樣,網上創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很多學生都曾經在網上開過小店,但大部分是不了了之,任其自生自滅。”一位開網店的學生小林告訴記者,周圍很多同學一開始都是因為熱衷網上購物,一時衝動,覺得好玩就自己註冊開店,而一旦新鮮勁過去就沒了耐心,到最後連自己的店舖地址都忘了。小林宿舍裏有3個同學開過網店,現在只有她這家還開著。
事實上,網上開店,時間是個大問題。學生要上課,空閒時間又比較愛玩,能成天在電腦前“看店”的人很少。而網上購物的一大特點是買家需要實時諮詢商品的特點,有些還要講價。買家上網進入店舖,一看賣家不在線,就找別家去了。對於剛開店的賣家來説,如果交易記錄少,很難得到買家的信任。
對於學生店主來説,這些都是難題。
缺少貨源是最大困難
開網店別的門檻不高,商品的門檻卻是越來越高了。網站上每天挂出的商品有幾千萬件,同類商品的競爭異常激烈,大路貨很容易被淹沒。沒有一點新奇的東西,很難引起買家的注意。但對於學生來説,組織貨源是個最大難題。如果選錯商品,或者商品價格降不下來,在淘寶網這樣網店眾多的平臺上,就完全沒有優勢。記者調查發現,成功的大學生店主往往都有固定的進貨渠道,可以低價進貨,或者能組織到比較少見的商品,靠著“物以稀為貴”,在網店中爭得一席之地。
小林是賣服裝的。她坦言,自己的店之所以能開到現在,多半是因為家裏有個做外貿服飾的親戚,能幫她拿到價廉物美的尾單,甚至是一些國際大牌中國工廠的次貨。
“這些大牌次貨雖然有點小問題,但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有些就是衣服裏子的針腳沒踩直,就被淘汰下來了。所以我托親戚以很低的價格買下來,放到網上以正價三四折的價格賣,特別受那些大牌愛好者的歡迎。”小林説,她的網店全靠“名牌尾單”這四個字博取眼球。
開網店之後,身為理科生的小林開始學習拍照、商品文字宣傳、圖片處理等等,還專門看了一些廣告學知識,研究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商品引人注意。“買家不可能每件商品都瀏覽,所以也需要宣傳推廣,網頁設計、名稱等方面一定要有獨特性,人家才有興趣。”
縱深
就業壓力催生大學生創業熱潮
大學生創業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是近兩年很多大學生動起了真格,大有將創業進行到底的架勢。於是乎,出現了像小吳、小林這樣一撥又一撥的學生老闆,他們從小打小鬧開始,有專心於網絡小店的,有合夥搞起了IT、動漫的,有實力的更是註冊起了自己的小公司,甚至連一些還在象牙塔裏的學生也開始盤算起了生意經。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就業壓力是一些大學生創業的一大動力。工作太難找,專業不對口,收入不夠用,都是大學生決定自己創業的理由。
浙江工業大學一位輔導員老師表示,事實上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在剛進入社會時找一份專業對口並且能積累經驗的工作,但是這幾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是一年大過一年。“從我帶畢業生的經歷看,很多大學生對於工作後的預期工資比企業的開價要高得多,所以有一些學生就會利用自己身邊的一些資源選擇創業道路。大學生一開始創業一般都會選擇開店做點小生意,特別是這兩年,學生對於在網站上開店很熱衷。”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園目前是杭州高校中比較紅火的一個,從2006年3月創園至今,已經開展了5批創業活動,500多名學生在此建了88家企業。而在兩年前創業園剛成立的時候,大學生創業會影響學習的觀念還讓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對它有所保留。
該校教務處的何老師告訴記者,“大家觀念都變了,現在每年一到創業園招募學生入園的時候,都會有幾百個學生來報名。”
選擇創業前先掂量一下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宋玲曾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創業者的首要任務是,用少量的投入選擇合適的創業方式,一邊發展一邊積攢經驗。”
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的金海燕老師告訴記者,根據每年對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跟蹤調查,近兩年選擇創業的學生佔了全部畢業人數的2%,比以前有所增加。就調查反饋的情況來看,畢業後直接選擇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大部分人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後才走上自己創業的道路。而研究生創業的人數也大大多於本科生,特別是一些理工科的學生因為自身有技術,所以自己創業的比例也高一些。
金海燕認為,大學生畢業後直接選擇創業的人數不多,是因為很多學生對職場並不熟悉,沒有相應的經驗、資金、人脈資源。如果大學生立志於自己創業,在上學的時候就可以在不影響學業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業理念的熏陶和實際鍛鍊,畢業工作一兩年後等有積累後就可以嘗試自己創業了。(記者 馮瀟穎 通訊員 孫湫詞 實習生 黃文廣)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