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8日,中國船舶(600150.SH)公佈年報業績,每股收益高達5.53元,這樣一份出色年報似乎並未被市場所接受。當天其股價大幅下挫,一度甚至跌停,最終報收于128.04元,跌幅為9.25%,創出了2007年6月18日以來的新低。
進入2008年之後,中國船舶就開始了雪崩式的下跌,從1月8日到3月18日,兩個月的時間中國船舶跌幅達到了56.09%,種種跡象顯示,機構正不斷從中國船舶中退出籌碼。
估值天壤之別
中國船舶的年報顯示,公司2007年實現主營收入178.76億元,同比增長52.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7億元,同比增長139.57%;按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測算,實現基本每股收益5.53元,全面攤薄每股收益4.40元。
國信證券分析師鄭東認為,受益於造船市場的高景氣,2007年公司造船、修船和柴油機三大業務齊頭並進,各項生産指標均創歷史新高,造船業務支撐了大部分收入和利潤增長,2007年造船收入同比增長67.6%,毛利率提高6.25個百分點。
但這樣的業績,卻招致市場負面反應,最終下跌9.25%。
廣發證券分析師劉智表示,大盤現在下跌如此厲害,整個市場的估值體系已經發生了改變。
"以中國船舶攤薄後4.40元的水平計算,目前中國船舶的市盈率在30倍以上,這已經高於大盤的估值水平,也高於整個機械板塊的估值水平,目前機械板塊的估值水平在20-25倍左右。"劉智告訴記者。
中國船舶大幅下跌與市場對整個造船行業看低有關,光大證券分析師邱世梁認為,船東出於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憂慮會放低下單速度,加上船廠手中的訂單已經訂到了2010年之後,出於經營安全考慮也會相應放慢接單速度。他説,2008年全球船廠新訂單數量必然會有下降。而一旦世界經濟進入衰退,作為週期性行業的造船業勢必將進入衰退期。
不過鄭東認為,中國船舶手握3到4年的訂單,近幾年公司業績仍能獲得確定性的增長,其盈利狀況肯定要好于其他競爭性行業。
但中國船舶今日股價無論如何都超乎多數分析師預料。
1月8日,中國船舶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外高橋造船公司擬向中船集團收購其持有的長興造船65%價值22.85億股權。研究機構紛紛就此發表研究報告,競相看高中國船舶的股價。
有分析師當時表示,若不考慮資産注入,中國船舶的業績2008、2009年每股收益亦能達8.36元和11.37元。而收購江南長興65%的股權後,中國船舶2009年業績可至14元,並預計2010年中國船舶凈利潤增長率在50%以上。彼時,機構分析師認為其股價目標可達350元以上,甚至者,400元也是彈指一揮間。
但出乎所有機構的預料,1月8日中國船舶創出近期新高296.98元之後,就一路狂跌。從1月8日至今,中國船舶僅僅有12個交易日拉出陽線,兩個月時間股價被腰斬,跌幅達到了56.09%。
3月18日,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我覺得現在中國船舶的股價已經跌到頭了,但如果整個市場真的進入了熊市,指數再繼續下跌,誰也不知道中國船舶的股價到多少才算合理。"
機構減持
作為曾經的股市最高價股,中國船舶在2008年以前一直受到大量機構的追捧。
根據中國船舶2007年的年報顯示,到2007年12月31日,中國船舶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了中船集團持有的1207.47萬流通股,其餘9家皆是保險機構或者基金,合計持有2578.59萬股,佔中國船舶整個流通股的19.13%。其中,南方穩健成長二號證券投資基金等兩家機構是在2007年第四季度才介入中國船舶的。
在本次大跌中,基金重倉股的下跌尤其劇烈,中國船舶更是首當其衝。在股價不斷創出新低的時候,機構退出的痕跡十分明顯。
根據TOPVIEW的數據統計,1月3日,中國船舶的賬戶數較前7日減少了10.14%,籌碼當時高度集中,機構持股比例達到了73.6%,而散戶只佔5.8%。而截至3月14日,機構持股比例已經降到了62.2%,之前7日機構持股比例降低了3%,機構資金一日凈流出達到了6814.74萬元。與之相對的,散戶持股比例上升到了18.5%。
3月18日,中國船舶交易額為36075萬元,換手率達到了2.08%。
"很明顯,基金在這段時間一直在調倉,肯定減持了一部分的中國船舶,中國船舶的股價才會跌得這麼厲害。"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師都認為機構減倉是導致中國船舶股價大跌的一個原因。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