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年的時候,水皮就出版過一本叫《猴市》的書,中心思想恰如書名一樣,中國股市不存在牛市,也不存在熊市,有的只是上躥下跳的猴市。
為什麼這樣説呢?
2001年左右的中國市場尚未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制度上的嚴重缺陷,使得全流通這個巨大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投資者頭上,成為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而管理層功利性的取向使政策市的特徵發揮得淋漓盡致。打壓股市時可以有十三道金牌,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刺激股市時同樣可以有“5?19”行情和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因此,中國股市的走向和宏觀經濟的走勢是完全背離的,暴漲暴跌成為至今都沒有藥方的頑症,中國的股市既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牛市,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熊市,有的只是猴性十足的猴市。
水皮沒有想到的是,2008年初始,中國股市當初的猴市特徵越來越明顯,症狀也越來越複雜,而最明顯的變化則莫過於受外盤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
如果説2008年春節之後第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的跳空低開還可以拿節前的暴漲獲利回吐是內因、外盤影響則是外因來解釋的話,那麼後兩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已經和港股一樣是完全看美股臉色行事了。2月14日,上證指數一改前日的頹勢,跳空高開37點之後高開高走,全天上漲了62個點;但是,2月15日,上證指數不但沒有持續14日的升勢,反而跳空低開30個點,一度甚至於下跌了100多個點。莫名其妙的上漲,莫名其妙的下跌,原因只有一個,道瓊斯的走勢使然。中國股市被道瓊斯牽著鼻子走,這樣的情景不但2001年沒有,就是2007年11月之前也沒有。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減速和衰退的擔憂,對於中國經濟不能不説沒有影響,但是更多的是在心理上的衝擊。事實上,道瓊斯指數從高位14198點下跌至今不過2000點左右,跌幅最多不到17%。但是,恒生指數的跌幅卻超過了30%,上證指數的跌幅更是達到了33%,均超過25%的牛熊分界嶺,也就是説美國股市還沒有走熊,中國股市已然跑到了美國股市的前面,誰影響了誰?
處在危機中心的美國股市反而比遠離危機中心的中國股市更堅強、更強硬,只能説明一點,中國股市自身的問題更嚴重。上證指數圍著道瓊斯的指揮棒起舞只是表面現象,美國股市比中國股市強也是表面現象,中國股市的弱勢才是本質。
這種弱勢十有八九又是人為造成的,因為無論是宏觀經濟的走勢和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態勢都不支持中國股市的弱勢。
人為因素之一是大小非解禁。股權分置改革從制度上已經完成了,但是落實市場層面的全流通則還有一個過程。2008年解禁的全流通股份是1300億股,市值相當於3萬億。當然,根據常理,這部分股份,尤其是國有股流通減持的可能性是相當小的,特別是控股股東,2007年國資委出臺的三個文件已經把減持的影響減小到了最小的地步,但是再少也有,如果按20%的實際發生率計算,也需要市場提供6000億的接盤資金,6000億的規模已經超過2007年全年IPO的規模。
人為因素之二是融資再融資的規模,2007年融資額4500億左右,再融資是3500億左右,總額相加是8000億左右。2008年會保持一個什麼樣的規模,大家心中都沒有數;管理層會不會考慮到大小非減持的資金需求,大家心中也沒有數;大盤藍籌的圈錢式融資和再融資會不會受到約束,中國平安的巨量融資是不是僅是個案,大家心中更沒有數。
人為因素之三是創業板。創業板實際上是風險板,適時推出對解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難是有幫助的,對於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樣是有推動的。但是,創業板的推出對於資金也是有要求的,如果説一年達到500家所需資金不過1000億,在牛市中不算是個大數目的話,那麼在弱勢中間就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創業板的推出要不要和主板市場的大盤藍籌回歸和再融資統籌兼顧,會不會出現主板和創業板爭奪資金的惡性競爭,投資者沒有明確的預期,管理層沒有明確的安排。
人為因素之四是股指期貨。作為雙向交易的制度性完善,股指期貨的推出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時機也有一個把握的問題,牛市推出助漲,熊市推出助跌。投資者現在必然由此揣摩管理層的心思,是打壓指數還是拉升指數?管理層也要考慮,如果股指期貨的推出和黃金期貨的推出結果一樣套牢散戶的話,會不會成為大家投資失敗的替罪羊,畢竟,股指期貨也會分流部分市場的資金。
人為因素之五是印花稅。2007年的印花稅高達2005億,足夠兩個創業板的融資金額。同樣的資金,去向不同,作用完全不一樣,前者加大投資成本,後者助推經濟發展。2008年資金面如此緊張,印花稅單邊徵收就可以支持一個創業板,這樣利國利民的好事什麼時候才能付諸行動?
粗粗算來,2008年按照2007年的不變條件計算,對資金的需求將會達到1.7萬億左右,將比2007年增加80%,目前囤積于一級市場打新資金不過3萬億,又如何能夠承受如此的抽血?這些不確定一天不明朗,那麼市場就一天不可能轉強。
宏觀經濟不支持熊市,融資取向不支持牛市,中國股市也就只能選擇猴市了。
來源: 華夏時報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