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運經濟專家解析;奧運營銷如何取得最佳效果

 

CCTV.com  2008年02月14日 11: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內容速覽]  在距離奧運會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奧運贊助企業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奧運營銷效果。我們對企業奧運的營銷效果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其是否達到自身的目標。中國企業相對在大型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上缺乏經驗,對活動與品牌和奧運的契合度、投入回報的測算、活動的組織執行等方面都需要下更大的工夫。

  ●奧運贊助商需提高營銷效果

  ●確定參與奧運贊助預期目標

  ●營銷策劃要與奧運精神一致

  ●創新營銷方式取得最佳效果

  2008年,中國將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面對這個盛會,各個層面的企業毫無疑問都具備了極強的參與意識,希望借這次盛會使企業獲得新的騰飛,這也體現了奧運“重在參與”的精神。在積極參與方面,很多企業做得很好,但同時也不能不承認,對於體育營銷經驗尚不豐富的中國企業來説,第一次面對這樣一屆盛會,在奧運營銷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

  首先是認識不足。很多企業對奧運營銷認識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中國企業認為自己來過,參與過就好了,不會認為奧運營銷對於企業整個的發展戰略有什麼重要影響。而那些奧運營銷比較成功的國際大企業,無不把奧運營銷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來進行規劃,如可口可樂、Visa、三星等都是堅持奧運營銷數十年才獲得成功。可口可樂贊助奧運70年,認為“奧運是可口可樂的一部分”,而不是“可口可樂是奧運的一部分”。

  其次是經驗不足。在體育營銷經驗尚不豐富的情況下,開展投入更多、競爭更激烈、規模更大的奧運營銷無疑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歷數各屆奧運會贊助商,並非所有的品牌都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獲得贊助權的200多家企業大約只有25%回報超過了投入,大部分企業由於營銷戰略不當只獲得了有限的短期效益。中國企業顯然並不比這些公司更具奧運營銷方面的經驗,要想在奧運營銷上有所收穫還需要下更大的工夫。

  第三是準備不足。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奧運的“活化營銷法則”。所謂“活化營銷法則”,就是一個企業用1的價格取得贊助資格後,必須用5倍、8倍甚至10倍的投入進行後續營銷活動。如果不考慮“活化營銷原則”,企業很可能在取得奧運贊助商資格後,因資金緊張而力不從心。

  在距離奧運會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奧運贊助企業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奧運營銷效果。

  一、目標明確。贊助本屆奧運會的企業是抱著不同的目的而來的,參與結果的好壞,要看是否達到了自己預期的目標。贊助商的目的有以下幾種:營銷目的,像伊利和青島啤酒,就是希望借助這屆奧運會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力;像國家電網這樣的國家頂級企業,是抱著要參與頂級盛會的心態進行贊助的,其産品和品牌理念也不容易找到與奧運會的適宜的對接點,其目的就是為了參與而參與;事件行銷目的,像千禧鶴,是把贊助奧運當作一次事件營銷,從而一舉成名。

  所以我們對企業奧運的營銷效果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其是否達到自身的目標。

  二、營銷策劃要與奧運精神高度一致。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理念是“綠色、科技、人文”。奧運精神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總是能從中找到與自己品牌精神一致的地方,或者能包容自己品牌精神的元素。奧運營銷的策劃是在奧運精神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策劃越是契合奧運主題,公益性就會越強,參與的人更多,也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三、營銷手段新穎。奧運營銷一定要進行方式創新,可口可樂、三星等公司成功的奧運營銷都表明,除了奧運主題廣告和現場活動造勢,線下活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線下活動能大大激發大眾參與奧運的熱情,讓普通消費者也能感受到奧運會的熱情,可以和民眾互動,從而比普通的線上營銷更具效果。

  中國企業相對在大型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上缺乏經驗,對活動與品牌和奧運的契合度、投入回報的測算、活動的組織執行等方面都需要下更大的工夫。如何將營銷活動、品牌和消費者達成契合,這是企業贊助奧運會成敗的關鍵。(作者紀寧 為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