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禎朝戰亂時期多,景德鎮禦窯廠基本上處於半停産歇業狀態,所燒制器物下降至明代最低水平,傳世官窯器物十分少見。由於這個時期為明、清過度交替之際,崇禎青花瓷器除具有明代風格外,有些還孕育著清初瓷器特徵。另外,由於部分瓷器繼續外銷荷蘭、西班牙等國,所以一些瓷器在造型和裝飾上仍保持有異國風情。如何把握其鑒定要點,中國古玩收藏研究會會長盧鶴壽為讀者支招。
器型:崇禎朝時局動蕩,瓷器燒造業受到嚴重影響,生産工藝、質量大幅度下降。瓷器風格的轉變開啟了明末清初的制瓷新貌,既部分保持了明瓷韻味,也初創了清代器風,並且多為民窯瓷。總體上看,崇禎青花瓷器品種明顯減少,主要以花觚、香爐、燭臺、凈水盂等供品居多,也有葫蘆瓶、蓮子罐、盤、洗、碗等日常生活用器。茶具、盤類、餐具多銷往日本。
胎釉:崇禎青花瓷,一般胎質淘煉不精,胎體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顯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狀跳刀痕。足修齊整圓滑,胎體裸露,多有粘砂、個別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頭。就釉面而言,亮青度較前減弱,有白中閃青、白中泛灰和青白多種色調。施釉均顯稀薄。青花呈色夾帶黑斑,多數灰暗伴隨暈散,但也有發色穩定,色澤明快艷麗的,這為明末清初的時代特徵。釉底的器物粘砂,有細小縮釉點。要指出的是,器物口沿普遍增加醬黃釉是崇禎民窯青花的一個顯著特點。記者 宋元東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