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27日消息:就在大家還津津樂道于中國藏家走出國門奪寶時,來自日、韓等東南亞國家甚至西方的藝術品卻已經高調地走進來攻城略地──數家拍賣公司在秋拍中推出的“亞洲藝術專場”、“西方藝術品專拍”、“歐洲19世紀油畫”等開始投石問路:
最近幾年,古典、印象派油畫漂洋過海,而一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生代”也近水樓臺先得月,開始在今年“堂而皇之”地走上內地拍臺。
實際上,早在好幾年前,一些來自日韓等亞洲國家,甚至來自俄羅斯、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畫廊就開始進駐中國,此外,本土的一些畫廊也時不時地展出一些外國藝術家的作品,一些國外的藝術家通過畫廊的推廣在中國內地混了個半熟臉。不過,鋻於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一向是二級市場比一級市場更受關注,所以當這些藝術家走出畫廊走上拍臺時,自然在業內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對於外國藝術品登陸中國,各拍賣公司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
“如果藝術品市場總是書畫、瓷雜,久而久之,市場會趨於飽和,藏家也會有收藏疲勞。”中國嘉德的相關人員如此解釋引進歐洲油畫的原因。
“拍賣公司垂青東南亞當代藝術,一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陣營,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精品徵集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從市場行情來看,一些東南亞的藝術家尤其是日韓藝術家近幾年的成交價格漲了10倍,而且升值空間還很大。此外,像草間彌生、金昌烈、松浦浩之等藝術家在香港甚至國際拍場上都有過較好的拍賣記錄,所以拍賣公司敢於在這個領域一試身手。”某畫廊負責人對拍賣公司的投石問路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藏家會買賬嗎
“拍賣現場擠滿了人,好些拍品被你爭我奪,而且還有不少內地藏家出手。”一位親歷香港佳士得本年度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拍場的買家向記者這樣形容當時的盛況。與蘇富比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有獨鍾”不同,佳士得是“亞洲概念”的始作俑者和不遺餘力的推廣者。
“收藏的國際化是一種世界潮流,這不僅包括藝術品市場國際化運作,也包括收藏理念、投資理念與國際接軌。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就好比爬山,只要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開始關注外國的藝術品,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大國之一,當然有收藏和投資外國藝術品的可能性。”一位藝術市場評論人士曾這樣告訴筆者。
毫無疑問,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業巨頭早已敏銳地抓住了這種“可能性”。以印象派為例,由於中國藏家在最近一兩年中不時地出現在紐約印象派油畫等拍賣會上,並時有出手,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業巨頭開始毫不掩飾其意欲為印象派吸引更多中國藏家的意圖。而中國內地的拍賣公司自然也不會對這部分市場的潛力視而不見。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購買外國藝術品的買家主要有四類:一是書畫界的行家,真正喜歡這些作品;二是一些對油畫並不了解,出於家庭裝飾需要而購買;三是畫家,購買的原因是想借鑒這些古典油畫的精湛技法;四是信教者,因為在西方古典油畫中有不少與宗教題材有關。
有關資料顯示,最近一年中國的新富群體增長了7.8%。這些新富群體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對中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在藝術市場上他們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要消費者。“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年輕的收藏家、企業家一直致力於收藏國外的繪畫、雕塑等。將國外藝術品納入收藏投資視野是藝術品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藏家怎麼藏
有不少人對西方藝術品尤其是印象派在中國的拍賣擔著心。佳士得拍賣公司相關人士就曾表示,在中國內地,要收藏家購買西方的印象派藝術作品還為時過早。而在中國銷售西方藝術品最大的障礙是,潛在的購買者對西方藝術品的認知度低,尤其是對那些年紀比較大的購買大戶來説。不過,在一些市場評論人士看來,文化上的差異並非購藏印象派的主要瓶頸,看看近年來在中國內地舉辦的印象派繪畫展覽,哪一次不是引來人山人海的參觀者,這證明內地藏家對印象派並不是沒有興趣,有興趣自然就會形成認知。
與印象派和西方古典油畫相比,東南亞當代藝術則又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一直是亞洲文化的母體和根源,因此中國當代藝術是亞洲市場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但是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價位漸次走高,價格相對較低的東南亞當代藝術自然進入了藏家和投資者的視野。東南亞藝術開始步中國當代藝術之後塵。”一位行家説。“其實與購藏中國當代藝術一樣,只要買對了,東南亞當代藝術自然是個投資點。但是與中國當代藝術良莠不齊的情況類似,購藏東南亞當代藝術品時藏家也需要在品質上進行把關”。對於如何選擇外國藝術品,相關人員給出了這樣幾條選擇的標準:一是看藝術家有沒有好的畫廊在經營;二是看藝術家在國際市場上是否露過面;三是看作品自身的品質,即其賣相和內涵的好壞。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