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的寒冷,抵不過川內藝術品拍賣的熱度
上品頻出、記錄屢破。真正的藏家拿到了心儀之作,純粹的炒家短期也能獲利翻番
藝術品牛市中,川內藝術品拍賣在一個月內跨越低潮邁向興旺
在藝術品投資大牛市的背景下,經歷數年冰封期的川內秋拍市場,終於在今年最後一個月迎來了集體狂歡───連續4個週末,超過10個專場輪番登臺,場上槌聲此起彼伏,一個個成交記錄不斷刷新。
今年秋拍堪稱最好的一年。成都金沙、四川嘉誠、詩婢家等拍賣行紛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根據各拍賣行公佈的數據,今年秋拍總成交額應在1億元左右。這表明長期萎靡不振的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多年調整後已經走出低谷。
名家精品走俏
整體升值潛力大
今年秋拍會上,中國傳統書畫重新受到了市場追捧。從成交情況來看,大師作品依然是“高價”的保證:四川嘉誠拍賣的張大千《覓句圖》成交價為148萬元(含佣金),創下單幅國畫在川內的拍賣記錄。另一幅張大千的《芭蕉竹石圖》成交價112萬元,徐悲鴻的《馬》成交價為112萬元。
拍賣場的成交額印證了名家精品高價不變定律。黃胄的《新疆風情》成交價34萬元,吳昌碩的《達摩面壁圖》成交價38萬元。“蜀中四老”趙蘊玉、岑學恭、周北溪、黃純堯的作品同樣是拍場焦點,岑學恭的《風煙三峽入畫圖》以25萬元成交。
不過,與江浙、京津畫家相比,川內國畫家的作品還沒有得到市場充分認可,整體的價值依然不高。隨著陳子莊、吳一峰等四川畫家價值的重新發現,其作品市場價也在不斷攀升。而整個川內國畫家群體也受到業界重視,作品價值的上升空間被廣泛看好。
在中國書畫場中,藝術小品如名家扇面在今年秋拍中表現搶眼。詩婢家秋拍的扇面成交率接近90%,且價格普遍翻番。業內人士指出,這些扇面大多係名家的精緻小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且起拍價普遍偏低,故受到追捧也就不足為奇。
天價雖未現
“四川畫派”仍受寵
油畫和當代藝術作品在今年整個秋拍市場份額大幅上揚,在這一拍賣季中,高價作品的數量也遠遠超出了往年。在北京秋拍會上,程叢林、羅中立的油畫作品先後拍出天價,讓“四川畫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今年成都的秋拍會各家拍賣行紛紛推出了油畫作品。其中詩婢家在本土拍賣機構中首次推出了油畫專場,“四川畫派”佔了7成以上。羅中立、程叢林、周春芽、何多苓等多位名家的作品齊齊現身。
周春芽的《江岸》起拍價42萬元,經過一番激烈競投後,最終成交價達到了110萬元,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121萬元。龐茂琨《女人與荷馬》成交價41.8萬元,何多苓《嬰兒》成交價38.5萬元。
由於成都秋拍會上亮相的“四川畫派”的油畫作品,大多並非畫家的精品力作,故沒有北京秋拍會上羅中立、程叢林作品的“天價”出現。但整體來看,成交率和成交價都非常理想。
青花風險加大
明清金銅佛像爭奪激烈
今年秋拍會上的瓷器雜項乏善可陳,特別是瓷器成交低迷,流標率極高。自從兩年前一件“鬼穀子下山”的元青花拍出驚人的2.3億元之後,民間青花熱就愈演愈烈,藏家手中的各種“元青花”、“明青花”也頻頻曝光。但文博專家指出,目前全世界有據可考的元青花不到300件,且全在博物館,可是民間冒出的“元青花”3萬件也不止。從今年成都秋拍會上也發現,瓷器的上拍量猛增,但成交情況卻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瓷器很難經得起推敲。“現在市場上到處都是元、明青花,風險太大。”一位藏家如此評價。而且,今年以來成都高價拍出的一些瓷器,也遭到了廣泛質疑。
不過,今年秋拍首次舉辦的明清金銅佛像專場成了亮點。該專場價格集中在3萬~6萬元區間,幾乎每一件都經過了激烈爭奪。業內認為,這主要是成都的價格比起北京來説有巨大優勢。除此之外,翡翠、珠寶、名琴、和田玉等雜項的拍賣均不理想。拍賣方認為,翡翠、珠寶類拍賣在成都還比較少見,這只是對市場的“投石問路”,並不過於看重成交情況。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