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2月25日專電(記者 朱旭東)冬至剛過,很多人開始設計自己的冬令進補方案。據江蘇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魏睦新教授介紹,冬季是一年中最容易通過調補來補偏救弊、強身健體的季節,然而他在日常接診中發現,不少人在冬令進補上存在四大常見誤區。
誤區一:體質不虛也大補
。不少老人吃了補品,反而覺得心煩意躁,安定不下來,甚至出現鼻子出血等現象。“這往往是濫用補品所造成的。”魏睦新表示,“補”要對“虛”,如人參補氣、當歸補血、燕窩養陰、鹿茸溫陽,各有所長,但針對的是虛症體質,不“虛”者補了往往適得其反。
誤區二:不辨類型隨意補。一些人一有頭暈、乏力、氣短等症狀就想大補特補;一有病就要讓醫生開補藥調理;一到冬季就盲目地吃膏方進補,根本不管是否可以進補或有無必要進補。專家表示,虛的人可以補一補,但男女老幼可能需補的因素不同,因為他們的體質一般不同。更為重要的是,體“虛”本身有不同類型,不能一概而論,須辨陰陽,陰虛補陰、陽虛補陽。
誤區三:名貴藥品能大補。專家表示,中藥的價格只是反映了供求關係。通俗地講“物以稀為貴”,不是越貴就越補,更沒有吃一補百的事。以冬蟲夏草為例:中醫認為,冬蟲草只入腎、肺經,也就是説只補腎和肺,只對腎虛病人(常感疲勞者)、免疫力低下者(經常感冒發燒的人)、肺氣虛者(常感冒、一受涼就咳、説話細聲細氣的)效果明顯,但是這種上萬元一斤的冬蟲夏草的實際效果,與十幾元錢一斤的枸杞子、麥冬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誤區四:藥補不如用食補。食補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食補安全,一般沒有副作用,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醫學知識,容易掌握;另外服食方法多樣:燉、煮、蒸和煲湯,任憑自己的口味,在進行滋補調養的同時,還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補深受人們的喜愛。但專家指出,食補也具有局限性,對於有明顯虛弱症狀或有疾病的人,還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補,因為食補營養價值較高,而藥補調整機體陰陽平衡作用較強。
責編:金文建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