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生活 > 正文

養生經"打架" 怎吃更健康?

 

CCTV.com  2007年12月24日 09:59  來源:廣州日報  
[內容速覽]  有專家肯定燕窩營養價值極高,有專家“拍磚”認為燕窩還比不上雞蛋;有言論指出中國人一生都要喝牛奶,又有文章跳出來説牛奶容易致癌;”  曾晶舉例,“燕窩在中醫上是養顏佳品、上等補藥,但從西醫營養學的角度,其所含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也就是説燕窩的營養學價值比不上雞蛋、肉類。

  

  資料圖片

  有專家肯定燕窩營養價值極高,有專家“拍磚”認為燕窩還比不上雞蛋;有言論指出中國人一生都要喝牛奶,又有文章跳出來説牛奶容易致癌;有營養師認為西紅柿生吃更健康,又有醫生説熟吃才充分補充營養,甚至有新觀點認為西紅柿含有害物質根本不能吃……

  報紙專刊、電視節目、網絡博客、醫院講座、商販推銷……海量營養信息充斥現代生活。不少熱愛養生之道的市民漸漸發現:越來越多觀點“相撞”!到底該聽誰的?武警廣東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表示,所有的信息都“僅供參考”。病人首先應遵醫囑,健康飲食應以當時、當地食物為主。

  燕窩還沒雞蛋營養高?

  “中醫和西醫飲食養生有一定差距,營養學側重的是食物營養素的組成、在人體中的吸收代謝,而中醫更注重食物的功能,由於觀念側重點不同,會産生很多矛盾。”

  曾晶舉例,“燕窩在中醫上是養顏佳品、上等補藥,但從西醫營養學的角度,其所含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也就是説燕窩的營養學價值比不上雞蛋、肉類。”

  她指出,中醫強調“以形補形”,所以在骨折中,中醫食療方經常有豬手、羊蹄之類的食物。但在西醫看來,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腸道分解為短肽和氨基酸才能夠被吸收入血,與體內分解的氨基酸構成“氨基酸池”,肌肉、肝臟等組織根據代謝需要合成所需蛋白質。只要氨基酸池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量充足,就能滿足機體的需要。而骨折臥床的病人易出現高凝狀態、形成血栓,而過多攝取豬手、羊蹄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會使血脂升高、血黏度增加,促進血栓的形成,這就會對骨折的恢復産生不利影響。

  “市民首先應該了解自身情況特點,知道需要補充和吸收哪一方面的營養,再結合中醫和西醫的觀點,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性質和類別,有針對性地選擇,這樣就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而不必刻意遵循某一建議。”曾晶表示。

  每天吃3個雞蛋會中毒?

  今天某網站説某種食物要多吃,明天某專家又説這種食物吃多會致癌……劉姨多年來以鑽研養生之道為樂,訂閱了數份健康類雜誌,她喜歡將有關全家老小的營養信息摘剪收集起來,然而漸漸她開始迷惑:為什麼這篇文章説一天可以吃三個雞蛋,那個專家説吃雞蛋超過兩個會“中毒”呢?

  曾晶表示,這種情況在很多人生活中經常遇到。她表示,信息渠道不斷增多是産生“悖論”原因之一。隨著科技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個人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健康信息的來源渠道也不斷增多,但是,在這些之中,許多觀點的來源不一,很多所謂專家水平和想法也不盡相同,這就容易造成各種不同言論觀點,有時結論甚至會衝突相撞。

  曾晶指出,營養學是門交叉學科,涉及營養學、生化、食物科學等學科,還有許多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譬如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患者營養素代謝的特點等。“海量的營養信息説明大家對飲食養生的重視,雖是好現象但要適可而止。”她説。

  別隨便相信商家養生經

  曾晶建議,市民應儘量選取有醫學背景的刊物或主流媒介信息。“來自醫學、營養學、食物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報告,或是寫入教材的結論,這一類信息一般比較權威可信。”

  曾晶指出,掐頭去尾沒有詳細專家名稱以及調查出處的文章、沒有涵蓋前因後果的斷章取義結論、引自網絡私人博客等處的信息,需進一步考證;而來自商品介紹及推銷人員的口頭宣傳,更需提高警惕,“因為商家為了促進産品銷量,很可能會誇張其實際功效,誤導消費者。”

  另外,對於眾多專家學者的營養建議,市民也要仔細斟酌。曾晶認為,真正的專家態度嚴謹、看問題全面、其言論科學性強,可信度高,“會具體指出某種食物的適合人群和禁忌人群,不會一棍子打死哪類常見食物”;另一種“鑽家”則喜歡鑽牛角尖,看問題較片面,容易對部分讀者造成誤導;還有一種“磚家”則不是為傳播科學知識,而是“嘩眾取寵”靠大膽言論搏出位,結論沒有充足證據支持,缺乏可信度。

  建議以當時當地食物為主

  曾晶表示,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長期均衡飲食以及食物多樣化。“對於一般人群我們主張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所需營養素,所謂‘健康食譜’可以參考不用照做。”

  對於紛繁蕪雜的飲食、營養、養生信息,曾晶列出三個黃金原則:

  第一,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在購買食物時要儘量選擇無公害的、有機方式生産的食物,選擇順應自然規律成長的食物;烹飪食物前一定要清洗乾淨,確保衛生安全。

  第二,注意飲食結構要多樣適量。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素達幾十種,現在還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夠完全滿足人體的需要,所以食物品種要儘量多樣化。她指出,營養素之間有相互促進或抑制的作用,只有品種多樣化,才能均衡地攝入營養。同時,無論吃何種食物都要有“度”,營養價值再高的食物盲目過多進食也必然對人體産生程度不一的不利影響,甚至危及健康。

  第三,注意飲食因人而異。曾晶指出,不同的地域、不同時令季節、不同體質、不同年齡、性別,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也不一樣,所吃食物應體現這種差異。“最好是以當時當季當地的食物為主,如果身體沒有特殊禁忌,不用太受健康信息‘轟炸’影響;如果有特殊禁忌,比如身患某種慢性疾病,首先必須是嚴格按照醫生和營養師處方進食,少吃限制食物,不吃嚴禁食物。其次才是參考各類信息。”她説。

  曾晶介紹,目前廣州市內多家醫院均有開展健康講座,其中不少是針對各類體質、疾病人群的飲食、健康指導。除此之外,大醫院均設有營養科或臨床營養中心,完全可到營養門診諮詢營養醫師,媒體的健康信息也可用作日常摘用參考依據之一。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