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個三希堂。這不足六平方米的養心殿西暖閣,曾經是整個紫禁城的“藝術中心”──一生愛好書畫、坐擁江山之富的乾隆皇帝,把他最心愛的三件書法珍品就存放在這裡。
故宮三希堂
在千里之外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個“三希堂”,故宮“三希帖”中最有名的一件──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已經在海峽對岸靜靜度過了五十八年的時光。
《快雪時晴帖》什麼時候離開了故宮?“三希”為何會分開,又各自經歷了怎樣的顛沛流離?這一切,還要從八十三年前,末代皇帝溥儀出宮的那一天説起……
最是倉皇辭廟日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1924年11月5日,肅穆的紫禁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
“那天上午,大約是九點多鐘,我正在儲秀宮和婉容吃著水果聊天,內務府大臣們突然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為首的紹英手裏拿著一份公文,氣喘吁吁地説:‘皇上,皇上,……馮玉祥派了軍隊來了!還有李鴻藻的後人李石曾,説民國要廢止優待條件,拿來這個叫,叫簽字,……’我一下子跳了起來,剛咬了一口的蘋果滾到地上去了……”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紹英遞上的公文是《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條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紹英傳達的另一句話:“他們説三小時內要全部搬出去!”
妃嬪、大臣、太監、宮女們聞訊頓時亂作一團:敬懿和榮惠兩位老太妃寧死不走,醇親王載灃除了發呆沒有其他反應,婉容的父親榮源嚇得鑽進禦花園“躲炮彈”,怎麼也不肯出來。
……
而就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溥儀居然沒有忘記一件事──他派人到養心殿西暖閣,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偷偷捲進了要帶出宮的隨身行李裏。
《快雪時晴帖》原是書聖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短信: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短短的四行二十八字,卻是歷代文人頂禮膜拜的“聖物”,被稱為“二十八驪珠”。
其實,此帖並非王羲之的真跡,大收藏家張伯駒直言不諱:“《快雪時晴帖》為唐摹,且非唐摹之佳者。”但此帖之上有趙孟?\的題跋,而乾隆帝一生最推崇趙孟?\,自然視“快雪”為至寶,命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在上面題字、題詩多達七十余次,又把養心殿西暖閣改名“三希堂”,將《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伯遠帖》一齊放置在內,時時賞玩。
民國成立之後,同樣喜好書畫的溥儀自知不能久居宮中,就打起了“盜寶”的主意。他以賞賜弟弟溥傑的名義,將故宮文物大肆偷運出宮,兄弟倆幾乎一天不停地忙了半年多,把《清明上河圖》和《資治通鑒》原稿等等眾多國寶卷回了醇王府。幾年之後,人們在養心殿內找到了“賞溥傑單”,發現自1922年7月13日起,溥傑先後把1285件歷代書畫精品、68冊宋元善本帶出了故宮,僅那年的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賞”出了26件之多!此外,溥儀還常常讓身邊的近臣選擇中意的書畫加以賞賜,閻立本的《孔子弟子像卷》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流出故宮的。
幸運的是,作為整個紫禁城內最有名的書法作品,“三希帖”被眾多眼睛死死盯著,溥儀不敢貿然將它們也“賞”出宮去。直到不得不離開紫禁城的那一天,匆忙之間溥儀只來得及選擇一樣文物帶走──他選擇了《快雪時晴帖》。
溥儀最後的一次盜竊沒能成功。他的行李運出神武門之時,守城士兵搜出了“快雪”,寶帖在最後一刻倖免于難。
當時接管故宮的是“清室善後委員會”,被查扣的《快雪時晴帖》送到面前,見多識廣的專家們一時竟有些不知所措:此時軍隊尚未撤離,到處一片混亂,原物歸還養心殿的話,唯恐國寶得而復失。後來擔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莊尚嚴先生也參加了善後委員會的工作,據他回憶,大家討論之後,派人到東交民巷買了一個有暗鎖對字的大保險櫃,放在神武門西邊一間叫不上名字的“他他兒”(小屋)之中──這裡是善後委員會的辦公地點,夜裏有士兵看護,是當時紫禁城裏唯一日夜不鎖門的地方。大家將“快雪”鎖在這個大鐵櫃裏,內上暗鎖,外加封條,櫃裏還放了本小冊子,以後何人、何時、因何故打開這個櫃子,都要在冊子上登記。密碼鑰匙則由善後委員會的委員長李石曾親自保管。
《快雪時晴帖》被清室善後委員會當成故宮的頭號寶貝嚴密保護了起來,那麼,《中秋帖》與《伯遠帖》的下落又如何呢?皇室成員全部搬離故宮後不久,負責點查文物的委員會成員打開了養心殿的大門──莊尚嚴清楚記得,在起居室南窗下的炕桌上,溥儀出宮之時錯記成是在儲秀宮吃的那半個蘋果還靜靜擺在那裏,而“三希堂”裏那兩件寶帖已經全然沒了蹤影。
責編:張福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