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當有著“白貝利”美譽的巴西球星濟科在世界盃賽場縱橫馳騁的時候,文克儉還只是個學生。那一年,通過老舊的電視機,文克儉第一次見識了濟科那美妙的桑巴舞步,從此便喜愛上了這位球風瀟灑、為人謙遜的巴西球星,也開始了自己的足球收藏生涯。歲月流逝,時空變換,文克儉肯定不會想到,在二十二年後的北京,他竟有緣與這位傳奇球星面對面交談併合影留念。
記載這段球緣的是一本舊的有些發黃的足球雜誌。文克儉先生小心翼翼地從塑料薄膜中取出這本《北京體育第十二屆世界盃特輯》,向筆者講述了這段故事。從迷上足球的那一天起,文克儉就一直堅持閱讀各種足球報刊和雜誌。與其他球迷不同的是,文克儉不會將看過的報紙雜誌隨手丟掉,而是一期一期的將它們保存起來。時間長了,這些報刊堆積起來足有一人多高,就像是不斷膨脹的氣球,佔據了房間的大部分空間。迫於條件的限制,文克儉不得不忍痛割愛,將這些報刊處理掉。談起這件事,文克儉依然有些心疼。這些報刊在別人看來也許一文不值,但是在文克儉眼中,它們可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品。當然,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報刊還是被他執著地保留下來──其中就包括1982年出版的《北京體育》世界盃特輯。
現在看來,這本雜誌有些過於“樸素”了。沒有彩照,沒有中插,只有平實的文章和簡單的黑白照片。但是它之所以與眾不同,不僅因為它是文克儉二十幾年癡迷足球的見證,更是因為這本雜誌上面有文克儉鍾愛的球星──濟科的親筆簽名。那是2004年中國舉辦亞洲盃足球賽的時候,退役多年的濟科已成為日本隊主教練,率隊來到北京角逐亞洲足球的最高榮譽。當時的文克儉正在亞洲盃組委會負責媒體運行的工作。多年來的偶像就在自己身邊,文克儉自然是不會放棄天賜良機。於是,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之後,文克儉終於在電梯門口等到了這位曾經的世界巨星。不是報紙,不是雜誌,更不是電視,這是“真人版”的濟科!文克儉腦海裏浮現出濟科多年前在球場上揮灑自如的身影,而他的眼前又分明站著現實中微微有些發福的濟科。時空交錯,兩個濟科的身影合二為一。文克儉先是拿出了自製的印有濟科照片的紀念封請濟科簽名留念,隨後便拿出了那本載有濟科1982年世界盃英姿的《北京體育》。看到二十餘年前的發黃相片,濟科顯得十分高興,仿佛又回到了自己主宰綠茵賽場的時代。濟科爽快地在照片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並與文克儉合影留念。時至今日,每次談及此事,文克儉依然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如果説濟科的故事帶給文克儉的是快樂的往昔,那麼關於中國足球的收藏品則往往意味著苦澀的回憶。文克儉收藏的每件足球紀念品,幾乎都背負著一段中國足球的辛酸歷史。1989年,高豐文率領的中國隊遭遇了“黑色三分鐘”,衝擊世界盃未果。事後,著名足球評論員金汕和張曉嵐合寫了《只差一步到羅馬》一書,用以紀念中國足球史上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許多曾經親歷過這段歷史的隊員、教練都參加了這本書的首發儀式。翻開封面,看到王寶山、張俊秀、胡之剛等人的親筆簽名,文克儉似乎又回想起了當時的淒涼景象,離世界盃只差一步的遺憾再次涌上心頭。1993年,中國隊兵敗伊爾比德,衝擊美國世界盃失利。文克儉收藏了當時的許多體育報紙,其中有一期《山東體育報》,刊載了他自己的文章《中國隊,等你在老地方》,裏面借用了海明威的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永遠不會被打敗。”這句話,既是對中國足球的激勵,也是文克儉自勉的格言。
儘管挫折不斷,文克儉卻始終對中國足球癡心一片。在文克儉眼中,看中國隊比賽,為中國足球加油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民族的情感。而收藏各種足球書籍、足球報刊、比賽球票、球員簽名等紀念品,則成了文克儉紀念這種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雖然收藏的並不是什麼古董文物,但正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對於鐵杆兒的球迷來説,這些足球藏品的價值遠非金錢所能衡量。回顧自己二十餘年的足球收藏,一路走來,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藏品,品味的是愉悅,收穫的是回憶。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