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兼具藝術和實用價值的古舊傢具成為繼字畫、玉器之後的第三大收藏熱點,行情一路飆升。且隨著原材、工藝的逐漸流失,古舊傢具越發顯得金貴,甚至大有堪比奢侈品的氣勢。究竟是哪些人群在收藏古舊傢具、其中的程序和別別竅又是怎樣的?記者採訪了專業人士,一探古舊傢具的“廬山真面目”。
老傢具?老味道
潮流,真是個折騰人的東西。曾經不被垂青的祖傳紅木椅子被擺放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逢人便誇那是“好東西”,即便沒有祖傳的傢具,那也要去買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洋老傢具,不然不足以顯示摩登情調,不足以顯示自己“入流”。不過撇開時髦的潮流看老傢具,它確實也有值得追捧的理由。細品那些或古意盎然,或洋味十足的中西老傢具,撫摸著手中的鳥籠、留聲機、銅鏡、還有那刻滿“福”“祿”“壽”的椅背,我們似乎真的穿越時空回到了老時光,在另一個空間裏感受到一份悠閒、安逸,追尋到一份繁華和寧靜……
上海老傢具收藏的就是那個味道
魏先生收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老傢具已經七八個年頭了,偶爾也售賣自己收進來的老傢具,在他眼裏,上海老傢具不但設計有“味道”,而且還有很大投資價值。魏先生説,自己是個老上海,正因為了解上海,內心深處對上海曾經有過的繁華有著一股驕傲和深深的懷舊情結,所以自己才迷上上海老傢具。他指著自己擁有的一張矮腳沙發跟記者閒聊,“上海開埠後,許多西洋的傢具商來到上海,受到中式傢具風格的影響,形成中西合璧的老傢具。這些傢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又有濃濃的中國味道,設計和功能上都刻著很深的時代烙印,研究起來很有意思。不少傢具當時只有達官顯貴,大戶人家才有,群體有限,量就很少,所以很具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接著他為手中的沙發椅做了講解,椅子形狀相當奇特,靠背是圓形的,座墊是圓形的,椅腿很矮,腿底下還帶著滾輪,有點歐式傢具的味道,可是又玲瓏過分,“雖然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經是開放的繁華城市,但封建思想還是有的,大戶人家的小姐依舊要笑不露齒,未出閣的姑娘不能隨便拋頭露面。這種椅子是專供大戶人家小姐們在陽臺曬太陽用的,它的腿很矮,小姐們坐上去,不至於會將頭露出陽臺來被人家看見。這樣的傢具,也只有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人家才會有,很值得收藏。”
當然在魏先生家裏,有意思的傢具還很多。比如一種高背椅,椅腿、椅座都和普通椅子一樣,但高到頭處的椅背,卻突然在頂部伸出一個二十厘米長十幾厘米寬的拐角,而且這種椅子還是配對的,一個是左邊有拐角,一個是右邊有拐角,“這種椅子是有壁爐的大戶人家,坐壁爐邊烤火用的,椅背頂部的拐角剛好能遮擋壁爐熱量,保證人的臉不會因爐火旺盛而覺得發燙或被火烤傷,這也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魏先生説,這些傢具,很容易讓人嗅到上海奢華的味道,“一抹午後陽光,一杯紅茶,坐在老傢具中間感受時間的流淌,是件很享受的事。”
20年代老傢具投資價值高
魏先生是收藏家,也是生意人,靈敏的商業嗅覺讓他很快就發現了上海老傢具的投資價值。“二三十年代,這些中西合璧的老傢具,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比如一張2米長1米寬的桌子,它是放在客廳一角,專給主人看報紙用的,面積夠大,報紙可以完全攤開,看起來方便,這樣的傢具只有在大資本家大買辦的豪宅裏才會出現。消費群小,量就小,物以稀為貴,它當然也就值錢。
當然,必須對老上海感興趣,有老上海情結的人才會買這樣的傢具,不過只要他們願意買下喜歡的東西,出手就不會小氣。”魏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家的那個矮腳椅子,是花50元錢從舊貨攤收來的,當時只剩下椅架子,不懂行的人,根本不知道這是做啥用的,但自己買下之後,請了木匠師傅給整了形,補上沙發彈簧和椅面,以舊做舊之後,椅子便引來不少人的興趣,後來他乾脆開了家店,專門收上海老傢具,修補之後再賣出,
“很受歡迎,羅大佑在我店裏買過不少老傢具,美國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組也在我店裏買了近10萬元的傢具。”據魏先生介紹,近年來“老上海”題材收藏在海內外很時興,一些關於老上海的歷史舊物,如老股票、月份牌、老地圖、舊海報、香煙牌子,以及電話機、留聲機、租界門牌、汽車牌照、電話號碼簿等等,都成了人們對老上海懷舊的新寵。“上海老傢具受歡迎,除了上海特殊時期的歷史文化很吸引人這個原因外,主要還因為它升值空間大。100年以上歷史的傢具就算是文物了,而這些老傢具,已經有七八十年曆史,現在買下,再過十幾二十年便是文物了,肯定升值。”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