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有1000多名志願者,而吳殿華和焦靜是最特殊的——他們一個73歲,患有高血壓;一個72歲,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這對夫妻都不是四川人,也沒有什麼親人在四川,可地震發生後,他們第一時間從河北趕往災區,當起了志願者醫生。
5月12日晚,吳殿華一夜沒合眼。他一邊盯著地圖,一邊盯著電視,不斷關注著汶川地震的最新消息。這位老人一生經歷了3次大地震,前兩次是1966年邢臺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那兩次地震中,他都是醫療隊長,衝在救災的前線。現在,汶川又發生大地震了。
“看到傷亡人數一個勁兒地上升,老頭子怎麼也坐不住了。他要馬上去災區。”焦靜説,老頭子生生死死一輩子,她怎麼能放心他一個人去。她也要去。老頭子勸不住,只好立了個規矩:“你非要去也可以,但你要是鬧病了,給人家添亂,我可是救災第一你第二,到時候你別怪我。”焦靜答應了這個近乎“絕情”的條件。
13日一大早,身為河北省冀州市職工醫院院長的吳殿華召集了3個值班醫生,取了價值兩萬元的藥品,帶著自己醫院的120齣發了。“我準備的藥品很齊全,連導尿管都帶來了不少。”這位參加過兩次抗震的老人相當有經驗,外科用的夾板、輔料帶了大半車。
為了趕路,吳殿華專門向市公安局借了兩個年輕司機,輪換開車。路上,除了加3次油外,這輛120沒停過,終於在14日早晨抵達綿竹。“當時我們的目的地是都江堰,因為電視上説那裏受災最嚴重。抗震救災的總指揮部也在那裏。”吳殿華説。
到了綿竹,有人告訴吳殿華,不用往都江堰趕了,這兒就是重災區。“可不是嗎,墻倒屋塌,傷員無數。這樣的場景我最熟悉不過了。我們不走了,就地找抗震指揮部。”指揮部把這支志願隊安排到了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當時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全面告急,傷員如潮水般湧來,不僅極度缺少外科醫生,而且藥品衛材也極缺。吳殿華小分隊的到來無疑給醫院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吳殿華已經不能做手術了,可作為冀州市僅有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外科專家,他可以作全面的指導和管理。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喻洪鋼説:“他真是盡心盡力,這麼大歲數了,和年輕醫生一樣,幾天都在工作狀態中。”
事實上,吳殿華和焦靜比年輕人還能吃苦。地震後下大雨,他倆睡在帳篷下;沒有床,在草地上鋪層塑料布,塑料佈下是泥水,可兩位老人從不抱怨什麼。
記者採訪時,焦靜和一個年輕醫生剛去德陽血庫獻血。“血庫滿了,工作人員登記了我們的名字和聯絡方法,説如果用得著,再讓我們獻。”焦靜有些遺憾。
責編: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