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願者媽媽,哈哈”
在四川綿陽九洲體育館受災群眾安置點,廣西青年志願者12355青少年心理康復專家服務隊的成員們本著“主動出擊尊重互助”的原則,積極對受災群眾
開展心理干預服務,用他們的專業特長對受災群眾進行“心理救災”。
5月29日一大早,廣西青年志願者12355青少年心理康復專家服務隊的成員黃治承像往常一樣,來到九洲體育館受災群眾安置點,尋找需要心理干預服務的受災群眾。憑著多年的從業經驗,黃治承很快找到了服務對象,一名受災群眾望著他,他便坐下來和與這人攀談起來。媽媽説,孩子是看著房子倒下的,所以現在他會在睡夢中突然爬起來痛哭。黃治承解釋,孩子受到嚴重驚嚇後,有段時間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媽媽可以抱住他、安慰他。以後,這種狀況就會有所緩解。雙方的攀談聽起來像是拉家常,其實黃治承在傾聽了對方的談話後,有針對性的設置一些話題,引導受災群眾把壓抑在內心的悲痛記憶慢慢表達出來,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針對這樣的家庭,黃治承説,他們同樣的家裏死去幾個人的家庭是合在一起住的,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交流交談這種事情。這時候最需要的不是我們那些高技術的東西,而是一些很普通的東西,比如説陪伴、傾聽,這就是最需要的,他們需要這樣在他身邊慢慢的把他這種安全感恢復過來,對世界有這種確定性。
看見我們在交談,一位老年婦女主動向我們走了過來,一坐下來就開始説起她家裏的不幸遭遇,並且開始哭泣。於是黃治承提議去老人家住的帳篷看看。穿過長長的受災群眾安置走廊,來到了老人一家住的帳篷。帳篷裏一共住了5個人,有老人和她的兒子、女兒、孫女和兒媳。孫女正是從流動幼兒園開設的那天,就天天去玩的一個小女孩。他們一家來自北川縣,房子在大地震中全部倒塌,老人失去了丈夫和女婿。加上腿疾發作,她的心情尤為低落。通過黃治承一段時間的陪伴、傾聽和有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疏導,老人一家人心情有了好轉,老人也慢慢平靜下來,並且露出了笑容。
黃治承説,我們來這裡我們只是一個協助者,受災群眾只能説是我的一個工作夥伴,他們自己內心已經在做自我修復了。我們只是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和受過的訓練,盡一點微薄的力量,讓他們的這種心理重建的工作更快,更有效果一點。
從5月26號廣西青年志願者12355青少年心理康復專家服務隊抵達綿陽九洲體育館受災群眾安置點開始,包括黃治承在內的14名心理學專家每天都穿梭在受災群眾的人群中,本著“主動出擊尊重互助”的態度,盡可能多的幫助受災群眾走出震災的陰霾。截至今天,他們已經開展個人心理諮詢或訪談250多人次,為90名九洲帳篷學校的學生上心理健康輔導課一次,志願者溝通技巧團體輔導11人次,開辦“流動幼兒園”2所。
責編: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