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獻給地震災區的兒童:祖國永遠是你們的母親

 

CCTV.com  2008年05月30日 10: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5月29日,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鎮的孩子們在為迎接“六一”兒童節排練節目。經歷汶川地震的孩子們,面對災難,他們選擇了堅強與希望。新華社記者王曄彪攝

  2008年6月1日,對於地處汶川的孩子來説,將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

  這是汶川大地震之後的第一個兒童節。半個多月前,在那片土地上,孩子們為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準備著,而隨後的災難,埋葬了美好的一切。5月12日下午,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小學部的二年級教室裏,26歲的女教師湯鴻正在緊張地為學生排練迎接“六一”兒童節的舞蹈。突然,強烈的地震發生了,湯鴻奮力把學生們推向墻角,把一個孩子抱在自己懷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住了垮塌的樓板……當湯老師的遺體被找到時,她懷中保護的女孩,活了下來。

  蘭摧玉折,花朵凋零,這些孩子沒有選擇地承載了突如其來的災難。但是,他們並不孤獨。一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深情地寫道:“沒有了父母親人,沒有了老師同學,可我並不孤獨,因為我有偉大的祖國母親,我還有13億親人……”

  “我有祖國我不孤單”

  5月12日地震發生後,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把鼓勵和關心帶給災區的孩子們。胡錦濤主席鼓勵孩子們:“要從小學會堅強,不向困難低頭,將來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溫家寶總理表示,要把奶粉及時送到年輕夫婦家裏,不讓孩子挨餓,並要求搶救人員務必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多時間,搶救出更多孩子,同時要迅速調集食品尤其是餅乾、奶粉、麵包、牛奶和礦泉水,供應給受災的群眾和孩子們……

  5月14日,四川省民政廳開通孤兒救助熱線後,社會各界詢問孤兒救助、表示收養意願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國內外組織打爆了熱線。在北京,截至21日下午,已有3000多名市民通過民政機構的熱線電話報名登記領養汶川地震孤兒。

  5月20日,唐山地震孤兒給汶川災區的孤兒寫來了這樣一封信:“孩子,我們和你們一樣,都是從廢墟裏爬出來,又從瓦礫上站起來的人……”32年前,還是孩子的他們在唐山地震中失去了父母。32年後,他們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各行各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共同的經歷、共同的心願讓他們對汶川地震中的孤兒懷著別樣的感情……

  5月20日下午,規模最大的綿陽九洲帳篷學校舉行了開學典禮,2400多名學生在這所帳篷學校報名註冊。隨後,越來越多的帳篷學校建了起來。5月21日,綿竹市某群眾安置點的第一個學堂——仁愛學堂誕生了。這所由南京一位志願者&&創辦的學堂,從上午到下午,每節課都是不同的年級,從一年級“滾動”到六年級,已經接納了300多名學生。

  ……

  災情發生後,各界對災區孩子的關愛像潮水般涌向四川。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艷……”在仁愛學堂,一個女孩在老師的鼓勵下,一邊拍手一邊唱起了歌。這個在地震中和父母失散後至今未能取得聯絡的小女孩鄭重地告訴記者:“叔叔不要擔心,我們在這裡有吃有喝還有書念,爸爸媽媽知道了肯定會很高興。在困難面前,我有祖國我不孤單!”面對堅強的小女孩,記者的眼淚已奪眶而出。

  “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

  這些臨危不懼的花朵,用本能的堅韌,拒絕了凋謝,迎來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地震中,正在上課的張思琦隨著教學樓垮塌,被深埋在亂石中。她的母親圍著廢墟,邊走邊呼喊女兒的名字。很幸運,女兒的聲音從地下傳來:“媽,我在這裡……”在一根斷裂的房樑下,施救人員發現了並排被困的3個女孩。“媽,我沒事,讓武警叔叔先救我同學,她受傷了!”張思琦堅定地向母親眨了眨眼睛。冒著可能繼續塌方的危險,消防戰士立即展開攻堅救援,3位女孩成功獲救,張思琦是最後一個。據另兩位獲救同學稱,張思琦是他們的班長。

  北川中學高一年級的楊嵐説,在廢墟下,班裏的同學互相鼓勵支持,班上的幾個男生用手在教室裏挖出洞來,讓新鮮空氣進來,後來又繼續挖通道,終於在裂縫中找出空隙,挖出了一條逃生之路。

  當被告知要少説話、要保存體力的時候,鎣華中學幾位被壓在廢墟裏的同學,翻看起身邊的課本。從廢墟裏出來的張曼見到老師,第一句話就是:“陳老師,以前我做過許多錯事,原諒我好麼?”

  地震發生時,9歲半的林浩與同學一起被壓在了汶川縣映秀小學的廢墟下,為了鼓勵哭泣的女同學,他在廢墟下給同學唱歌。後來他爬出廢墟,但沒有離開,而是將兩名同學背了出來。經過7個小時的山路,他走出映秀,後來被安置到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

  北川中學的賈國偉説,以後我會傾盡全力學習,將來報答我的國家,“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

  當災難突然襲來,當教學樓轟然倒坍,當面對同學老師被掩埋時,災區的孩子錶現出的鎮定和堅強不僅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還昭示了中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未來!

  “全國的小朋友和我們在一起”

  1角、5角、1元、5元、10元……在各地的抗震救災活動現場,孩子們緊抱著自己的儲蓄罐跑到募捐箱前,一股腦兒把所有零花錢倒進募捐箱。

  “阿姨,5毛可以嗎?”“叔叔,今天我沒帶錢,我回家把我的儲蓄罐拿來,你們可不可以等我來了再下班?”……一個個稚嫩的面孔在募捐箱前晃動,雖然他們並不知道地震有多可怕,失去親人是怎樣的撕心裂肺,但他們卻知道怎樣去幫助別人,懂得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他們拿來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塞進那個連著災區小朋友的盒子。

  地震發生以後,全國很多地區的孩子利用週末時間自發組織義賣,把自己喜愛的書、玩具全都拿出來。“叔叔阿姨,為了災區的小朋友買本書吧。”“老奶奶,這是愛心義賣。”烈日下,他們的臉個個被曬得通紅,卻不肯停止叫賣。“災區的孩子們太可憐了,我們都很希望能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南京市的小朋友們用愛心卡的方式將他們想對災區小朋友説的話寫下來,通過江蘇廣播交通網,把這些愛心卡在“六一”前夕直接送到災區小夥伴的手裏,用他們的愛心話語伴他們過好“六一”兒童節。

  “我每天主要是看書和聽廣播。聽到各地的小朋友為我們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覺得很溫暖。有全國小朋友跟我們在一起,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學校裏,一個剛剛下課的五年級男孩擦了擦汗,高高昂起了頭。

責編:王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