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去成北川地震現場,一直是計算所青年志願者心中的“遺憾”,正因如此,隨之而來的才是更大的動力,他們在想:一定要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
看到上萬災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一雙雙無助的眼神,一個個焦急的聲音,印入腦海!觸動心靈!他們突然有了“為災民尋找親人”的念頭!對,利用自身的專業資源,做一個災民尋親網上查詢平臺。
聚精會神地策劃、開發軟體
跟時間賽跑,打一場勝仗!説幹就幹,所團委立刻召集人馬,利用晚飯時間組織策劃。隨後即兵分三路,成立技術組、數據組、和推廣組,分別負責網站的開發和運行、災民數據的收集、網站的宣傳和推廣。
僅一個通宵,技術組就完成了系統的開發和測試!而數據組開始更是從零開始,他們發郵件、打電話,聯絡市民政局、賑災指揮辦等,經過歷辛萬苦,共同努力,終於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並與綿陽市信息中心取得合作,信息來源有了希望。於是,他們拿到了第一份數據——4000多名九州體育館災民信息,接著,第二批,第三批……這時,又一個難題出現了——如此大量的、格式不一、參差不齊的數據要錄入系統絕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們立即調動青年,分頭行動,整理、規範數據,批量導入!在一幫精兵強將的通力配合下,工作忙碌而有序地進行!終於完成了從一無所有到三萬多條數據的成功運行!系統上線了!而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信息,得到幫助,宣傳組的同志積極聯絡,當晚,便在綿陽電臺、電視臺相繼播出,並得到了人民網、四川政府網、goole等各大網站的搜索鏈結。從網站的策劃、開發、數據收集到上線、推廣,從零到上萬的條數據的正常運行,僅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24小時的爭分奪秒,各項任務高效完成!不愧是跟時間打了一場勝仗!
淩晨兩點,偌大的機房戰鬥著他們的身影
服務現場,尋親一刻也沒有停!戰鬥並沒有結束,由於大量居民尤其是災民們沒有上網條件,志願者們走進體育館設立了服務點,提供現場查詢和錄入。一天三班輪流,12小時不間斷地駐守。近距離的災民接觸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心和服務熱情!讓他們完全忘記了似火的驕陽,忘記了一連幾天熬夜的疲憊!
電話、網絡咱分頭聯絡
就這樣,白天服務現場,晚上整理數據,尋親志願者一刻也沒停過,情牽災區,心繫災民!艱辛的努力換來了加倍的回報!截止5月22日,網站點擊率達二萬多人次,災民數據已達四萬多條。通過該系統,上百人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擁擠、忙碌的現場服務
忙碌著,快樂著!“只要能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再苦再累也值。” 是愛心給了他們巨大的力量!跟千萬個賑災志願者一樣,中物院計算所的青年們用激情和愛心詮釋了“眾志成城”的抗震救災的精神!
責編: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