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燭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每到冬至,按北方的習俗,要吃點兒餃子,這樣才不會凍掉耳朵。我第一次聽説,自然一樂:想不到餃子與耳朵會産生如此聯絡。看來北方的冬天確實嚴酷,使人生怕身體的某個零部件會成為犧牲品。
餃子的發明,據説就與冬至這個節氣有關。古代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寒冬,一路上發現許多百姓凍爛了耳朵,他就用驅寒活血的藥材攪拌在肉餡裏,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熱湯煮熟後施捨給凍傷的災民。這種最初叫做“捏凍耳朵”的食物後來被命名為餃子。“吃了餃子不怕凍”,仿佛童話裏的情節,卻體現出古人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依然存留的美好願望。冬天雖冷,人的心腸總是熱的。即使在冬至,在這冬天裏的冬天,人還是有夢想的。
採訪: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李先登
真正咱們考古發現,可以説是確鑿無疑的餃子是在唐代出現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裏頭髮現的隨葬品,盛在木盤、木碗裏的餃子和今天的餃子形狀應該説已經基本一致。到了宋代,根據文獻記載,把餃子稱為“角兒”,這個稱呼非常重要,這是今天餃子這個稱呼的一個詞源。到了元代,又把餃子稱為扁食,到明代,通稱為扁食,到了清代,才通稱為餃子。餃子一名,正確的講是從清代開始的。
【冬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的先民已用土圭觀測太陽測算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傳説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很隆重。而真正把冬至當成節日來過,始於漢代,盛于唐宋,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
採訪: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李先登
餃子的皮是圓的,中國人祈求團圓、圓滿,這個很適合中國人的需要。餃子的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徵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辭舊迎新之際,一家人團圓吃餃子,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裏,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更重要的因為餃子它是包餡的,餡裏頭也可以包進去各種各樣吉祥的寓意。
【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古人在這天早起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涂一瓣,涂盡就“出九”了,所以冬至又稱“數九”。 意味著進入數九寒天。民諺唱起來很有畫面感: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不僅是一個節氣,更像是一門哲學。不僅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還涉及到人與人的關係,心靈與心靈的關係。冬至,冷空氣與熱血的關係。越是在寒冷的時候,人越容易感到孤獨。越是在孤獨的時候,人越需要愛心,用愛心來彼此取暖,獲得堅持下去的力量。
採訪:國家氣象局氣象專家 任振球
冬至開始這一天,是太陽在正午的時候影子最長的那一天。也就是太陽到達南半球、南回歸線的時候、南緯23度26分。在這一天裏頭,北半球是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比如我們國家最北的漠河,一天白天的時間只有七個多小時,而夜晚是長達十六個多小時。在上海白天時間的長度也只有十個小時多一點。在這一天,北極圈裏一天24個小時都是黑夜,而在南極圈裏一天24個小時都是白天。從冬至這天開始就進入了數九,一九數到九九。一九到三九,也就是説小寒到大寒,這段時間我國進入了最冷的隆冬季節了。
【邯鄲冬至夜思家 】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著遠行人。
冬至這一天有著一年中最長的黑夜,許多家庭利用這一夜,圍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象徵團圓的"冬至圓",感受其樂融融的親情。為與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相區別,冬節前一日叫"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人已經長了一歲。
冬至之後,陽氣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民間以中午門前日影為測標,説“過了冬,一天長一蔥”。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杜甫詩中寫過“冬至陽生春又來”,讓我想到雪萊的著名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所有的未來,其實都離我們不遠。所有的現實,無論多麼嚴酷,都將變成溫暖的回憶。
責編: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