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成明
在中國人的心裏,月是中秋的背景,也是中國最動人最純真的面容。因為中秋,月才更加晶瑩和聖潔;因為有月,中秋才更加溫馨和豐潤;盈盈的月光,不僅讓古代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更讓他們“居高聲自遠,月下獨輕吟。”一章章精美無比的詩句,韆鞦傳誦。月的中秋,在古老的描述裏,被人們提煉得那麼精彩,那麼精緻,那麼精妙絕倫。
節氣,代表著季節的一種順序。而中秋,不僅點燃了我們內心的激情,也點燃了我們最寬廣的夢想。風俗中長大的月亮,在詩意的夜晚,依然透出幾分固有的清純和莊重。中秋起源於古人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以及古代秋天報拜土地神的遺俗。這些像經文一樣飽含著詩意的故事,在歲月的輪迴裏把人世最美的眷戀交給延伸的遙遠,在廣袤的天際間撒下反復的淺吟,漸生低眉地懷想。
中秋,是思念的日子。因為中秋,月亮才有了永世的歌謠。《禮記》上説:“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中秋之夜祭月拜月的情景。鮮活細膩的觸角從宮廷,達官顯貴,逐步沿襲於民間,經久不衰。中秋祭月早于周朝。民間拜月始於魏晉。到了唐代,中秋賞月日漸盛行。到宋代,正式定為中秋節。沿著千年的屐痕,我們分明能找到中秋恒久的背景:那一輪皎潔的月亮,像一隻遠古純凈的琥珀,散發著純樸古典的韻味,在執手相親的人間,享受著安謐祥和的棲歇。
正是這樣,那一扇扇開啟的窗子,那一雙雙用手慢慢拂過的供品,無語而又忠實地襯托出一簾青幽地祈福。有著月亮一樣質地的中秋月餅,更讓人們在心靈低回的呢喃裏,見證著過往的歲月和一個個時令上的仲秋。月光朗照的小院,那些和月亮一同升起的香火,似乎隱含著某種恬美的舊夢和我們來不及訴説的期許。八月風輕,我們抬眼望去,頭頂是幽藍的天幕,上面橫著幾盞稀疏的星斗。我們站在中秋的月下,正是這一輪月亮,曾經照亮過無數的古人,也同樣照亮現在的我們。那清澈的眸波,沉浸在歲月的微茫裏,一次又一次洗過記憶的碎片,越過我們的村莊,穿過我們的家園。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明月升起,紫氣東來。有意味的中秋之月,從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開始。在一片夜色溫柔的曠地,我們還能依稀看見那一扇扇開啟的窗子,那一顆顆虔誠的心靈,那一抹抹孩子一樣開心的微笑。幾多的癡怨懷想,幾多的春悲秋恨,只是一滴月的殘露,圓也罷,缺也罷,都是人世清澈的心靈和憂鬱的花朵;都是人們對豐滿自足的嚮往;都是人們渴望親情,渴望團圓,渴望康樂的寄託。
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 寫在紙上的月亮,以溫柔綺麗的姿態引導著我們的心靈,向深邃的夜空,向無限遙遠的終極伸展著我們不能停止的渴望。挂在天上的月亮,以蒼穹的湛藍擦拭我們飛翔的翅膀,以無窮的奧秘輝映我們的夢想。在天上,在心上,我們渴望奔月,渴望人類與宇宙對稱的深遠和遼闊。月亮是我們的夢,夢就這樣召喚著我們,召喚著我們穿越時空,踏月追風。
穿越浩瀚的銀河,被月亮鑲嵌的夢,具備了無限的屬性。自然之子天真而崇高的想象力是對我們神五,神六的理想設計。當我們通過超越自身而實現人類對月的最好抵達。華夏人幾千年的美好嚮往,終於與多少代人的熱烈渴望有了一個完美的對稱。身融月中,我們納百川之瓊槳,含高天之雨露,亦俗亦雅,亦奔亦放,亦幻亦真。今夜,水邊的洞簫如花開放;今夜,就讓我們返回月亮的身旁。這種宇宙裏顯現的最美好的背景,這種人類攬月的壯舉,註定是中國最壯闊,最堅實的中秋背景。
責編: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