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於北京市宣武區的“南來順”,那裏特色小吃70多種;二是北京市東城區的隆福寺小吃店,這裡以清真風味小吃見長;三是北海公園裏的倣膳飯莊,專門供應宮廷風味小吃;四是百姓大眾小吃--東華門夜市小吃街。
2.新街口的稻香春門臉,有個小極了的四川小吃店裏的熱幹面一絕,好像只要兩元五喲。
3.從地百北邊的衚同串向後海,中途會有個小店,裏面的鍋貼一絕,也很便宜喲,兩個MM吃,連湯不超過10元,絕值!
4.六埔炕有一家用---------豆腐乳----煮的-----毛豆,,,,哈哈絕對好吃,環境又乾淨
5. 首都劇院斜對面(往南斜)有個蘭州牛肉麵館,門臉不大,衛生也一般,但味道真是不賴,4元一碗,在王府井那裏算極便宜了。
6. 地安門十字路口的清真小吃店,那的豌豆黃(個人認為)北京最好吃。
牛街衛生學校(綠頂)一帶,陳記各式年糕(米的,面的,盆糕)豆面糕(驢打滾)愛窩窩,豌豆黃,糖卷果....旁邊的燒羊肉,燒牛肉,出去CAMP帶著吃,買一斤送一個火燒(要看買肉的老爺子的心情了)。
7.臺基廠梅園乳品店:奶酪 4.50元/碗,奶卷2.50/個,奶酪幹35.00/斤(團結湖有分店)
8. 宣武門加油站,三巴湯火鍋,28/人,鍋底20.00(MAYBE),人多合適。
9. 稻香村的炒紅果不賴。還有它的糯米酒加上雞蛋做粥,很美容的;西直門地鐵 西北口上來 右手 牛拉 一級棒 超級便宜
10.東四十條口有一家國營飯館,那裏的滷煮火燒很棒!
11.東單有一家叫“日昌”的茶餐廳,在協和醫院對面的衚同裏,那裏經營的都是廣東風味,和港産電視裏的大排檔差不多。那裏的煲仔飯很好吃,飯量小點兒的倆人都吃不了。
12.還有一家台灣的火鍋店,叫“呷呷”。在北京的新世界商場,西單明珠,莊勝崇光百貨,甘家口大廈......都有分店。不收鍋底錢,關鍵是他們那兒調的醬味道很好。每個店的人都巨多,去晚了就得排隊
美術館後街,有一家貴州飯館,進門先上免費苦丁茶先。那裏的米豆腐很香,吃米線5塊錢管飽。
13.北京城經常找雲南菜吃,得勝門旁邊冰窖口的雲南飯館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其次是魏公村民族大學後面的“寶勤”傣族菜館,在北京算不錯了。
14.在寬街兒,離過客不遠的地方有家傣家菜,就吃飯來説比較FB,但就味道和特色來説,很值。
15. 帽兒衚同口有家新疆館子,裏面的烤羊腿灰常不錯;新街口買當老對角有個小面館,涼麵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萬壽路地鐵口向北走10分鐘,路東有個圓明華飯館,水煮黃蠟丁,香;前門衚同裏的炒肝和爆肚馮,好吃好吃;視察海右岸的客家菜,不錯;華堂對面小街裏的烤串,小腰絕了;水錐子千葉大廈東邊的湖南菜,解饞的很。
16.朝陽門華普地下,到家嘗有個什麼老**小灘(忘記全名了),那的合勒面一絕!8元,價還行。
17.人大西門附近有個229服裝店正對面的餐館裏的宮爆雞丁是荔枝味的,愛甜的MM們有福了。
18.東四環,紅領巾橋北,9路車總站對面,“傻兒”火鍋,燕京青島免費隨便喝,扎啤1。5元。
19.地安門外的盾輝賓館一層的餐館,山楂粥,淡淡地酸甜,好喝!中國戲曲學院正門有家小館的十錦炒飯,我這個極不愛吃炒飯的人都要叫絕。
20.前門鮮魚口內天仙居炒肝,北京頭一份~價格便宜,才1.9一碗,正宗老字號!快去吧,加上4兩包子也不過6、7塊錢。
要説北京的雲南菜,我認為還屬雲南駐京辦事處雲騰賓館那裏的地道。就在東便門旁邊,那氣鍋雞的味道,沒的説,呵呵。
21.清華大學裏,亞洲第一大食堂,3塊錢吃飽,5塊錢吃好,樓上樓下4層帶滾梯,氣派。
22.紫龍賓館(現在叫渝信川菜),那裏的樟茶鴨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具體位置應該是在寬街中醫院對面那條衚同裏的紫龍賓館。
23.外館斜街,花誠酒家的水煮魚棒極了,辣嘴不辣喉嚨!香,18元兒一斤~~ 隆重推出:黃花城下面最早的開張的倉坡扶飯莊,裏面的雖然沒有大廚。可是山村風味爽極,幾乎都是美味,而且店裏極為乾淨。現介紹幾道我去那裏必點的菜~:) 涼菜:水芥菜(只長在清泉或者乾淨的水邊,正宗野菜,有點芥末的味道,清口) 驢蹄筋(是老闆親自做的,乾淨,味道極好) 熱菜:松蘑炒肉(配料:松樹下的蘑菇和新鮮*肉,想想滋味吧) 攤柴雞蛋(那叫一個香啊) 熬小魚(黃花城水庫的小魚) 還有再點上一張家常餅,還等什麼,暴撮吧!
24.平安大街趙公口路口西南角有個貴州餐館“竹筍情”,風味獨特,進得門去先讓你嗑瓜子,是那種最土制的瓜子,從葵花裏摳出來就扔熱鍋裏炒的那種,一開始我還懶得嗑,後來就停不了嘴;當然菜色也好,瓦片蒸臘肉、香腸(可以各來半份),竹筍菜,尤其筍幹雞湯,不賴。愛辣的同志不倣去嘗嘗,價格算合理吧。
25.在崇文門哈德門飯店東側(108車站再過去一點)有一個贛南飯店,只是一個比較小的飯館,但裏面的贛菜一絕,而且特別便宜,四、五個人吃飯點小炒魚,酸菜肚尖,三杯雞,炒米粉等菜(小份)加起來不超過60.00元。好吃極了。它門口有一個老北京,就沿街,非常好找。可以去試試。
26.後海南岸的“孔已己”,江南風味,散裝黃酒,用錫壺溫熱了喝,爽!小菜做的也特地道!
27.祁家豁子55路總站,下車就是,跟住家屋門差不多大小的一個門臉兒,很正宗的西安風味,尤其是油潑面。全家吃飽吃好不超過20元。不過得看各人口味了,要喜歡吃西安麵食的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
28.翠微大廈北頭,馬路東邊有家煎餅店,種類豐富,不同於街邊煎餅車上的那種,常常排大隊的!和平門三千里烤肉附近有家小館,賣一種“燃面”,乃宜賓特産,據説極香,不過不知具體位置。
29.甘家口路口,東西走向方向,向西50米左右,路北(釣魚台北門往西斜),名字從沒記過,牛肉拉麵、涼麵(夏季供應)、各式小菜、小碗牛肉,都特棒!!!!!我從大一的時候就在那裏吃,到現在已經5年了,凈是回頭客。甘家口進口向左轉50米處有一叫雙龍的烤肉店,吃完終生難忘
30.頤和園北宮門往西的一條路(通向青龍橋大橋),有一家“馬記燒餅鋪”,那裏的燒餅夾肉3塊一個,味道棒極了!!!!還有雜碎湯,如果不吃裏面的雜碎只要湯是免費的。隨便喝。
我可是從早就在那裏吃了,別的地方的燒餅夾肉我看都不看了呢~~現在早上有很多去香山頤和園遛彎的老頭老太太都鍾情于那裏 這家店上過《北京晚報》。有機會去TRY一下拉。
31.北京有名的小吃在“鬼街”,哪有很多北京的特色小吃。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
鬼街從東直門立交橋開始,一直向西延伸到北新橋。
鬼街的南側多為小店。骨頭館的棒骨或清燉或紅燒,店家為你準備一次性手套,和一隻吸管。吸管是用來吸棒骨的骨髓。三巴湯是家經營重慶火鍋的自助餐廳,28元一位包酒水。餐廳正面墻上懸挂一個幌子,內容是介紹這三巴湯的來歷,原來這湯是由牛的嘴巴,X巴,尾巴加上十余種中藥熬製,湯色乳白,香純可口。潮州牛肉丸是家粵式打邊爐的餐廳,牛肉丸勁道好吃,只是價格偏高。再往西走,就是一家家的小店,店裏主要經營的是麻辣小龍蝦,俗稱“麻小”。別小看這麻小,這條街上每天都要消掉一噸多,像“金三角”等家,你去晚了,就需要在門外等座了。如要喝酒,麻小是最好的小菜,2-3元一隻,即使是女孩,桌上也會擺上一個上長方型的白色搪瓷盤子,盛著小山似的的麻小。鬼街的北側多為酒樓,像老北京八大家之一的東興樓,後來遷去的東來順,經營粵菜的利稅大王“金鼎軒”就顯得大家風範。靠近俄羅斯大使館的地方,還有火爆一時的譚魚頭,以及俄國餐廳“貝加爾”。除了酒樓,北側也有名噪京城的羊蝎子,以及爆肚侯。羊蝎子乃清燉羊脊梁骨(帶羊排骨),由於外形像蝎子而得名。爆肚則是京城小吃,將羊肚在鍋裏一抄,伴上香河的麻將、六必居的韭菜花、王志和的腐乳等等調料,那叫一個香。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其他還有爆肚楊、爆肚馮、爆肚滿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羊肚部位選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隨顧客的選擇。爆熟的時間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樣。近來由於受到歡迎,而且鮮肚貨難以保證,象以前分部位供應已經沒有了。爆肚除要新鮮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時間要恰倒好處,爆肚又脆又鮮,吃爆肚的人要是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特別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説法很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梨園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茶湯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製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炒肝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實奶厴.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就著小包子沿碗周圍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鋪面者首推前門外的會仙居。
北京天興居製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豆汁
北京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
過去賣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兩種。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車,同麻豆腐一起賣;售熟者多以肩挑一頭是豆汁鍋,另一頭擺著焦圈、麻花、辣鹹菜。
灌腸
北京獨特的風味小吃。明劉若愚《明宮史》中就有所記載。灌腸的色澤粉紅,鮮潤可口,鹹辣酥香,別有風味
清光緒福興居的灌腸很有名氣,人稱普掌櫃的為"灌腸普",傳説其製作的灌腸為西太后所喜。
各大廟會所賣灌腸是用澱粉加紅曲所制。據説最初的灌腸是用豬小腸灌綠豆粉芡和紅曲,蒸熟後,外皮白色,腸心粉紅。後來由於豬小腸與澱粉不相合,就用澱粉搓成腸子形,上鍋蒸,但保持了灌腸的名稱。再後也不用綠豆粉了,顏色也不象以前的好看。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焦圈
北京風味小吃。本品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焦圈是種古老的食品。
南來順飯莊裏曾有個“焦圈俊王”,他的技藝無人能及,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樣,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北京護國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製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姜酥排岔
姜酥排岔又叫薑汁排岔,蜜排岔,是北京茶菜的一種。姜酥排岔色澤淺黃,光亮而不黏,精巧別致酥脆香甜,回味悠長。
北京南來順飯莊製作的姜酥排岔,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三鮮燒麥
燒麥是北京久負盛名的小吃之一。燒麥出現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燒麥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區別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明代稱燒麥為紗帽,清代稱之為鬼蓬頭。清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鈍列滿盤”的説法。
以前燒賣的餡分四季而有所不同:
春以青韭為主,夏以羊肉西葫蘆為優,秋以蟹肉餡最為應時,冬季以三鮮為當令。三鮮燒麥皮薄剔透,色澤光潔入口香醇鮮美。北京經營燒賣的餐館不少,以都一處最有名。而都一處的燒賣則以三鮮和蟹肉燒賣最為人喜愛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環餅據説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豌豆黃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産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蕓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裏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緻的盒子裏,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據説慈禧喜食。而沿街叫賣的通常加小棗,整塊出售。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北京聽鸝館飯莊製作的豌豆黃,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蕓豆卷
蕓豆卷是民間小吃,後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聽鸝館飯莊製作的蕓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責編:吳祺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