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娛樂頻道 > 娛樂在北京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安門廣場

 

CCTV.com  2007年09月29日 14:36  來源:首都之窗  

資料圖

   飽經500餘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不僅見證了中國人民一次次要民主、爭自由,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動統治的鬥爭,更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聖重地。建國後的天安門廣場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改、擴建工程,使古老的廣場更加宏偉壯觀,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祖國繁榮昌盛的象徵。
    自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及新中國誕生的那段日子裏,人民政府為了改造舊北平、建設新北京,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清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為建設好人民的首都北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9年5月,北京成立了“都市計劃委員會”。從此,北京城開始步人社會主義城市建設的軌道。
    開國大典前的天安門及其廣場是破爛不堪的。天安門因年久失修,加上連年戰火和災難,已面目皆非。寒鴉哀鳴,野鼠亂竄,梁柱上積存的厚厚的鴿糞臭氣熏天;城臺上到處是破損的城磚殘瓦,多年來未曾油飾的城墻斑斑駁駁,金黃色的琉璃瓦屋頂上滋生的蒿草,瘦瘦枯枯地隨風搖曳著;雕花的門窗殘破不全,東歪西斜;金水河裏儘是淤泥污物,散發著臭味;廣場上零亂荒蕪,雜草叢生;廣場東側房屋低矮破舊,電線零亂不堪;廣場西側坑洼不平,積水發臭,垃圾糞便觸目皆是。
    天安門廣場的第一次改、擴建工程是在共和國誕生的最初幾年裏。為了迎接開國大典,在1949年8月9日至14日召開的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上,作出了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計劃,要求這項工程務必在9月份完成,以便舉行開國大典。北京各界群眾和學生懷著主人翁的責任感,投入到緊張的整修天安門的勞動中。北京市建設局的工人們承擔了主要的機械任務,他們推、平、清、運,日夜奮戰,勞動熱情甚為高漲。北平各校學生6000多人在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京市籌委會的組織下,于9月9日下午來到天安門廣場參加義務勞動。“建設人民首都”的大橫幅豎立在廣場北側,廣場上掀起了勞動競賽,每20個人填一個大坑,共填平了300多個大坑。學生們歡聲笑語,汗流浹背,除草鏟土搬石頭,運走了堆積如山的垃圾,打掃了天安門城樓的鴿糞,補修了瀝青石渣路面1600多平方米,還栽植了許多花草樹木。經過北平軍民的突擊勞動,按原計劃提前完成了天安門廣場的清理任務。
    在共和國誕生的最初幾年裏,天安門廣場也不斷地進行了清整。1952年拆除了阻礙遊行活動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1954年11月至1955年5月拆除了廣場中部的東西紅墻,擴展了廣場南部,天安門會場區的地面線路改為地下電纜。廣場面積達到11.3萬平方米。
    天安門廣場第二次改擴建工程是在1959年。天安門廣場雖在建國初期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但是,由於當時。廣場還處在三面紅墻的包圍之中,面積狹小,視野跼踀,有礙於人民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遊行集會等大型活動,於是,對天安門廣場的繼承和改造,順理成章地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1954年,在華北城市建設展覽會上曾提出了10個方案。這以後,北京市委還發動全市建設工作者,並邀請全國1000多名城市建設工作者、建築師、藝術家,提出了30多個新方案,爾後歸納,篩選成7種類型,最後,經過反復比較,取長補短,綜合成一個方案上報中央批准。1958年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決定大規模改建天安門廣場,迎接建國十週年大慶。
    對此,毛主席指示:改建天安門廣場,要反映出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氣魄要大,要使天安門廣場成為莊嚴宏偉,能容納100萬人集會的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周總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多次強調,一定要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思想和時代精神,並對廣場的規劃,建築物的設計、模型,從指導思想到藝術構思,都作了詳細而明確的指示。這年9月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召開會議,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萬里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改建好天安門廣場和建築好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公共建築的通知,還傳達了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關於修建工程要貫徹少而精,質量要好,藝術要精的指示。1958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開會討論國慶工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出席,周恩來親自介紹天安門廣場的規劃設計情況,會議通過了綜合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天安門廣場是一個莊嚴雄偉的政治性廣場;保留正陽門和箭樓,拆除中華門,其東西兩側分列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其形制、體量和高度,既取決於建築物本身的需要,也要與廣場的整體性,乃至舊有的古建築相協調;廣場面積初步定為40公項(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50米),略呈長方形。
    1959年9月,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前夕,古老的天安門經過重修,煥然一新,三面紅墻連同阻礙交通的東、西長安門一併徹底拆除。廣場西側是象徵著人民至高無尚的政治權力的人民大會堂,它是國慶工程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東側是意味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連同廣場先已建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形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嚮往的政治活動中心,一個規模雄偉、氣勢磅薄的人民廣場呈現在人們面前。
    改造後的天安門廣場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廣場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其中,鋪築水泥板塊20公項,周圍路面30萬平方米。廣場中心幹道上鋪砌由桔黃、藍青色花崗石組成的“人”字型路面,長達390米,寬80米,共用花崗石石料3.12萬平方米。中心幹道可同時通過120列遊行隊伍,寬闊的廣場可容納100萬人遊行集會。日,天安門廣場改造以其優良的工程質量獲得了國家建設部頒發的我國建築業最高獎——中國建築工程特別魯班獎。
    在天安門廣場進行第三次改造之前,廣場上的各種設施基本是1959年建國10週年時建設的,歷時40個春秋。其間雖然做過一些維修改進,但總體變化不大。尤其是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和時代的變遷,當年的設施及系統都已嚴重陳舊、功能老化、有些已經損壞,這種狀況與天安門廣場的形象和地位極不相稱,已不能滿足舉行重大活動的需要。
    這次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最初的方案有4項內容,包括地面鋪裝;改善照明狀況;更新擴聲系統;改造金水河噴泉。隨著改造工程的進行,又陸續增加了一些項目,包括增加近萬平方米的綠地,改造廣場地下公共設施,在廣場地區315行行道樹下各加裝兩個埋地燈,在廣場四個角安裝4個高桿燈,清洗人民英雄紀念碑,維修天安門城樓、觀禮臺和天安門院內各種設施等項目。
    天安門廣場第二次改、擴建時,地面鋪裝的是水泥方磚。這種方磚的抗壓性、耐磨性都比較差,比較容易破損。北京市市政工程部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更新修復破損的水泥方磚。這次廣場改造將水泥方磚全部換成了耐磨、抗壓的淺粉色天然花崗岩條石。鋪裝範圍包括整個廣場、毛主席紀念堂院內的地面及金水橋兩側和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門小廣場,鋪裝總面積為15.69萬平方米。鋪裝所用的石材主要來自於河北易縣、山東泰安和萊州,北京的房山和昌平等地區。
    天安門廣場的擴聲系統建於1959年,是為建國10週年慶典活動需要建立的,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從東單到西單之間的擴聲。這套擴聲系統已歷時40個年頭,許多部件還是電子管的,設備陳舊,音響失真。有些設備早已損壞且無法繼續維修。這次廣場改造把擴聲系統全部進行了更新。更換聲柱147個,新增擴聲設備300台,敷設電纜30萬米,重新裝修了4個機房,增加了兩個流動機房。整個系統可以聯片使用,也可以根據需要分區使用。更新後的擴聲系統其音質和音色有了很大改善。
    天安門廣場亮度不夠是一個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近幾年雖然做過一些局部的調整,但整體效果仍然不好。這次改造照明系統,首先,是確立了中心廣場及各標誌性建築之間照明的比例關係。從廣場照明來説,中心廣場上的16基和廣場周邊的48基蓮花燈外型保持不變,其燈具全部換成了大功率、高亮度的新型燈具。另外,在中心廣場四個角設計安裝了4個高桿燈,高度分別為29米和35米,重量達90噸之多,燈盤可以自動升降,每個燈盤上安裝了38個大燈,其中12個用TS光照射,26個用於近光照射。這樣改造後,廣場內平日亮度平均達到78LX,均勻度為0.32;一般節日亮度平均達到90LX,均勻度為0.26;重大節日亮度達到145LX,均勻度為0.31。這樣就比較好地解決了廣場中心地區照度不均、亮度不夠、眩光較強的問題。
    從天安門廣場周邊建築來説,首次確立了各高大建築物之間的亮度比例關係。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亮度為2(600LX),天安門城樓的亮度為1(300LX),人民大會堂和歷史革命博物館的亮度為0.8(240LX),毛主席紀念堂的亮度為0.6(180LX)。據此,紀念碑的照明燈具由原來的106盞增加到262盞,特別是在紀念碑頂部首次安裝上了18套54盞泛光燈。同時將紀念碑底座一、二層月臺的投光燈由原來的42盞增加到108盞,在碑座四週新安裝了100套地下燈。這些不同層次的燈光交相呼應,使巍峨聳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夜色中更加肅穆莊觀。天安門城樓的泛光燈由原來的224盞增加到2349盞,特別是在城樓屋頂上首次採用了附著式照明方式,設計安裝了新式子母型燈具,不僅大大改善了城樓屋頂的亮度,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從城樓上看廣場的眩光問題。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在此次燈光改造工程中,採用泛光照明和內透光照明相結合手法,在建築物原有輪廓燈的基礎上,總共增加各類燈具2534盞,大大提高了建築物的照明效果。此次天安門廣場照明改造工程不僅保持了廣場的整體感,而且各建築物相互呼應,層次分明,各有特色,使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在夜幕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北京市舉辦的城市夜景照明評比活動
中,天安門地區建築群獲得了建築物夜景照明特等獎。
    金水河中的噴泉經歷了三次大的變化。第一次是1992年,北京市園林機械廠首次設計安裝了金水河噴泉。當時雖然水型變化不多,但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第二次是1994年,為迎接建國45週年大慶,中國人民大學音樂噴泉研究室對第一代噴泉進行了改造。水型和控制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第三次是1999年,為迎接建國50週年大慶,中自集團對金水河噴泉重新進行了設計安裝,潛水泵由原來的338台增加到430台,噴頭由2880個增加到3452個,高光效彩色放電水下燈由2198盞增加到2378盞。同時,更新了水下電纜和控制系統。整座噴泉可噴出9種水型近百個變化,揚程可達18米。噴泉依金水河分為4段,由十幾臺電腦聯網控制。整體效果比前兩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次天安門廣場改造,新增加了兩塊綠地。分別位於中心廣場北半部東西兩側,草坪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0米,面積各為4800平方米。加上廣場原有的綠地,廣場上的綠地總面積達到了14000平方米。這樣,不僅使天安門廣場環境更加優美,而且還可以起到調節廣場區域小氣候的作用。
    天安門廣場地下各種管線設施也都進行了改造。新建了兩座地下變電室,裝機總容量12800KVA;安裝煤氣管線820米;安裝熱力管線390米;開挖電力管溝21030米;埋設電信管線120孔公里;給水管線862米;排水管線460米;污水管線330米。使廣場地下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以確保50年不變。
    這次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質量是好的。各參戰單位都以爭創建設部“魯班獎”為目標,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注意抓好每一個環節,嚴把質量關。由於廣場鋪裝面積大,作業點分散,施工中,建設者們首先使用了較精密的儀器和工具,用比較精確的測量方法測定控制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後建立控制網,對施工圖中給定的10X10m的方格網,改變為5X5m的方格網加密控制,這雖然給作業者增加了操作難度,卻保證了鋪砌質量,達到了設計要求。
    此次,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實行了業主負責制,成立了由北京市政府陳書棟為顧問的領導小組,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夏尚武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作為業主承擔了整個工程的組織和實施。
  天安門廣場第三次改造工程是成功的。整個工程從立項、設計到施工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駐京部隊和兄弟省市有關部門、以及全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把這次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列為北京市迎國慶50週年15項重點工程之首。北京市市長劉淇對工程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副市長汪光燾對工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在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結束並恢復開放的第一天,即:1999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了改造後的天安門廣場,並給予充分肯定。
    改造後的天安門廣場氣勢更加莊嚴雄偉,功能更加趨於完善,環境更加優美,在世人面前展現了一個面向21世紀與泱泱大國地位相稱的國際化大都市城市中心廣場的形象。
    站在天安門廣場,環顧四週,舊日作為宮廷前衛的正陽門和天安門,儘管位置依舊,然而功能一新。這兩座巍峨的建築,已成為新的人民廣場南北邊界的標誌。人民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分列東西兩廂,新老建築物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極大民族特色的輪廓線。地上地下,佈局合理,造就了立體的多功能服務設施。透過蔚為壯觀的古今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悠久歷史文化的延續、發展和顯示出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精神的主題。
    今天,當我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仰望那宏偉的佈局,磅薄的氣勢,浩瀚而深邃的景觀,就會從心底涌起一陣高過一陣的激情,這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聖地,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心臟。

責編:王超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