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原印象》(四)《行在路上》

 

CCTV.com  2009年06月12日 17:36  進入娛樂城堡  來源:CCTV.com  

  

 

作者  朱可 姚雪

 

2008年,攝製組一行在青藏高原上的拍攝行走持續了整整一年。其間,八次往返青藏線,且行且攝,曆盡塵煙。這一年,攝製組經歷的風霜雨雪比任何時候都多,收穫的美景也比任何時候都動人心魄。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我們這個系列要反映一年四季,這個青藏線的風光,既要有白色的青藏線,又要有綠色的青藏線,也要有我們這種黃色的青藏線,所以根據這種四季風光的變化呢,我們一共往返了八次。我感覺到青藏線的美是一種大美,一種壯美,一種豪放的美。你走在青藏線上面,你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你欣賞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對心靈的感受它也是不一樣的。人常説在蘇州這邊呢,蘇州園林,叫做移步換景,我覺得在青藏線上面,也存在移步換景,只不過説這一步比蘇州園林的一步要大很多。

圖片攝影  鄒小慶:我一入伍就在這條線上工作,至今已經十九個年頭。那麼由於高原特殊地理環境,我們每次拍攝,都必須要面對高寒缺氧、道路坎坷等各種惡劣環境的考驗。那麼,對於剛從內地來高原的人來説,這無疑是一次生死艱難的挑戰,但這種環境,對我們長期工作在這裡的人們,已經是習以為常了。

 

在高原久了,攝製組不僅習慣了強烈的日曬,也習慣了被風沙和冰雹拍打。大雪紛飛時,雪落身上,大家相視一笑;大風呼嘯時,屹立不倒,在肆意的風中堅持再堅持。鏡頭開始的開始,大家在活動手腳;鏡頭結束的結束,大家撣落塵埃,又一次舒活被凍得僵直的身體;而鏡頭中記錄下的卻是一段段最美的風景。

圖片攝影  鄒小慶:那麼記得我們第二次上線,拍攝唐古拉火車站的時候,我們剛上去的時候,天氣就跟現在一樣,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正當我們在確定位置準備拍攝的時候,那麼臨近的山上就飄來了一層厚厚的烏雲,不一會兒就狂風大作,緊接著就下起了暴風雪。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這個高原的氣候啊,再有一個很深的影響,就是風沙很大。也是在去年五月份,我在唐古拉山口,拍攝我們的車隊經過唐古拉山口雕像,當時就在車隊經過的時候呢,暴風就起來了。當時的風力沒測算過,我估計有個十級到十一級的樣子,推開那個車門,感覺車門就要被吹掉了,我們攝像機架在那個地方,好幾次差點被吹倒,而且那石子飛過來之後啊,就直接打在攝像機和人臉上,確實感覺是很難忍受。

對攝製組而言,風景遠不止這些。為了全面展示青藏線的風貌,攝製組總是要求自己比別人走得更遠,看得更多。也因此,大家的拍攝生活裏不斷出現一個個的驚險。

 

圖片攝影  鄒小慶:我們在第三次拍攝的時候就出現過陷車的經歷。當時我們要經過一個河床,穿越河床的時候,車就陷了。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我們當時還試了一下,看看河灘是否足夠硬,能不能開的過去。試完之後,我們還提醒駕駛員速度快一點,河灘硬一點應該沒問題。但是當車一加速往裏面走的時候,水就直接淹到排氣管,車就熄火了。

人們能看得到許多美麗的照片,許多珍貴的鏡頭,但這些照片和鏡頭背後的執著努力與奮不顧身,卻悄然地隱藏在了背後。有時,遠遠地聽到了一聲汽笛,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拍攝火車呼嘯而來的鏡頭,大家扛起十幾斤重的器材,不加思索地追著火車狂奔起來,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身在高原,身在冬季的高原,身在海拔5000以上的冬季高原。

圖片攝影  鄒小慶:在青藏線上拍攝,一路上幾乎每一天都能遇到各種天氣,雖然一路艱辛,一路坎坷,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的較量,磨練了我、也鍛鍊了我,使我在艱苦環境中獲得豐厚的藝術回報。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這個青藏線的美呢,它是一種高原獨特的美,是一種充滿了純真,充滿了善良,充滿了震撼,讓人一生都不能忘懷的那種觸動靈魂的美。所以在這個地方,每走一次都會有一次不同的感受,每走一趟,都會有一趟不同的觸動。

 

那些曆盡千辛萬苦拍攝到的照片和鏡頭,是攝製組的驕傲與慰藉。更讓大家感到溫暖的,是路上那一杯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一張張笑容滿溢的臉龐,一次次真誠熱情的擁抱。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有一次我們從當雄返回格爾木的時候,在念青唐古拉山下面,我們要拍攝雪山下的牧場,當時當地的牧民都是剛剛從另外一個牧場趕到這裡來的,很多人家庭都是住在帳篷裏面,但是我們去了之後啊,他們都很好客,有一個小朋友叫邊巴頓珠,他很熱情地把我們拉到他家裏面,雖然家裏面很窮啊,拉到家裏面給我們泡茶,給我們唱歌,還讓我們看他剛剛寫過的作業,所以説,我就感覺到藏族同胞的普通人啊,還是很熱心,很好客,很淳樸,也很善良。

攝製組帶走了這段日子的歡愉和思緒,留下的卻很有限。僅是路過時的幾句攀談,拍下一些照片,臨別時,老阿媽粗糙而溫熱的手把大夥兒的手腕和袖口拉得緊緊,像是自己的兒子又要出門去遠行。

對汽車兵而言,兵站是青藏線上的家。一到兵站,汽車兵們便有了回家的感覺。這裡是他們休息的驛站,也是他們獲得能量和勇氣的地方。

在兵站拍攝的時候,攝製組也總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事實上,上線以來,無數個高原的夜裏,清亮的繁星就一直陪伴著這群忙碌的身影。

白天拍攝,晚上看素材。場記單只是薄薄的幾頁紙,上面非常簡單的記錄著拍攝地點和拍攝內容。但這上面的每一行字背後,都有著大家沉甸甸的記憶。有些場景的記錄,遠要比想象中艱難得多,有些美好的鏡頭之外,還有大夥兒飽經風雪的身影。

圖片攝影  鄒小慶:第一次進入當雄,計劃拍攝那木措湖,那天早上,我們是五點開始出發,當我們的車行走到半途的時候,天空開始下起小雪,快到山頂的時候,天空就下起了鵝毛大雪,能見度非常低,不足五米

對於常年奔馳在這條路上的汽車兵而言,青藏線不是風景,是他們的職責和誓言。汽車兵每年要在青藏線上往返9個月以上,各種高原疾病折磨著他們的身心,更有不少人長眠在了這裡。

 

圖片攝影  鄒小慶:我們的汽車兵,每年要執行10余趟的進藏運輸任務,可以説,每上一趟青藏線,都是一次生命的透支。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這個在青藏線工作和生活啊,必須要面對這種高寒缺氧,氣候多變,物資匱乏,這支部隊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培養了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有很多讓人可圈可點的例子。你比如説我們攝製組這次所拍攝的白宏恩、劉建廠,在第六趟上線執勤的時候呢,遇到了地震,每天都住在車的駕駛室裏,或者是住在大箱裏面,有一天就是剛好有一台車出現了故障,劉建廠就和戰友們一起,維修車輛直到後半夜,就在大箱裏面休息了,第二天他仍然一樣和戰友一起開始執勤。

對高原的熱愛遠遠戰勝了嚴酷生活帶來的折磨,這些年輕的軍人有著不同尋常的青春銘記,並將一生引以為豪。在他們身上體現著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也煥發出特有的幸福與滿足。以青春、熱血和生命延續青藏大動脈的汽車兵們,值得我們所有人傾情禮讚。

青藏線的景色在車窗外一幅幅流去,可它不僅是一本絕美的畫冊,更是一部人類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壯麗史詩。且行且珍惜。高原的美在山,高原的美在湖,高原的美在於所有人的有緣一見,在於時時讓我們動情感懷的面龐與歌聲。

我們也是軍人。

我們的工作,雖然不像汽車兵那樣艱險;但,我們一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汽車兵肩負著運送物資的重任,我們承擔著尋找風景、記錄英雄的使命。

沒有他們,我們便看不到如此美麗動人、情感豐富的青藏線。

前期導演、攝像  張健:數次走過高原,感受有四句話,這裡的天最藍,這裡的山最高,這裡的心最紅,這裡的人最真。

圖片攝影  鄒小慶:生死考驗的禁區拍攝讓人矢志不渝,美麗神奇的雪域風光讓人魂牽夢繞,淳樸好客的藏家風情讓人流連忘返,英勇善戰的天路將士讓人無限敬仰。

 

責編:吳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