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啟絲路光芒

 

CCTV.com  2008年10月24日 15: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作者 吳徵

 

    這裡是鄯善縣吐峪溝鄉的麻扎村。這個地方看起來不大,甚至讓人感到有些閉塞與落後,但是在數千年前,這裡曾是古代西域一個著名的宗教、文化中心。這為今天的吐峪溝披上了一層古老而神秘的面紗。

    攝製組了解到,麻扎村被稱為新疆最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莊,用黃土建造房屋的傳統習慣在這裡有著集中的體現。這些特殊的符號象徵什麼含義?在神秘的穆斯林聖地裏,又有著怎樣的傳説?千百年前的佛教中心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絲綢之路曾經穿過這裡,留下一個個文化密碼,等待今天的我們,拂去它身上的沙塵,挖掘出耀眼的光芒。

    買買提•熱介甫和麥麗克汗•海米都一共有三個孩子,大兒子阿力裏江在吐魯番上中學,週末才回家。伊力哈木江是個調皮的小傢伙,今年8歲,上小學一年級。女兒麥孜亞古麗已經13歲了,上小學六年級,她喜歡思考問題,特別是有關於自己的家鄉。

 

    最近去了一次吐魯番市,感到非常高興,那些地方有非常漂亮的建築 。然後還有水也是經過加工的。在這裡,水就在水渠裏流著。那些地方都用天然氣,這裡的人都燒柴火,所以説這裡落後了。

 

    父親買買提•熱介甫和女兒的感受有很大不同,他也去過大城市,但是,對於自己的家鄉,卻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烏魯木齊那邊也有親戚,他們叫我們去他們那裏。我們去了城市,雖然那裏什麼都有,但是過一段時間,我們還是想回到自己的家。

 

    買買提•熱介甫是吐峪溝與眾不同的一位村民。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聘用他,負責日常看護吐峪溝石窟已經十一個年頭了。或許是工作的原因,買買提•熱介甫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遺跡都十分熟悉。

    在清真寺西邊的火焰山下,就是著名的吐峪溝艾斯哈卜•凱赫夫麻扎。“艾斯哈卜•凱赫夫”,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洞中的聖人”,而“麻扎”則是“墓地”的意思。當地人都把這裡稱為“七聖人墓”。

    現在,每年到吐峪溝麻扎來朝拜的人有很多,朝拜者相信麻扎具有神性,他們來這裡求醫治病,傾訴痛苦,免除災禍,祈求幸福。

    在吐峪溝的歷史上,多種宗教並存的現象非常普遍。在吐峪溝南口,距離麻扎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吐峪溝石窟,一千多年前,這裡曾是吐魯番盆地上一個著名的佛教中心。

    買買提•熱介甫每天都要走進吐峪溝,去看護石窟,他深知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吐峪溝石窟的開鑿時間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還要早,公元三世紀末就開始建造,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在唐代,吐峪溝石窟被稱為丁谷窟,據《西州圖經》記載,在當時的吐峪溝中,重重寺院隨山勢而建,一座橋梁橫跨吐峪溝東西兩岸,當年的吐峪溝會是什麼樣子呢?

    千百年過去了,由於受到風沙、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曾經被比喻為“人間仙境”的丁谷窟,只能永遠地被定格在《西州圖經》的字裏行間中,留給人們的是一些石窟廢墟和寺院的殘壁。

    今天,一走到吐峪溝石窟的下面,買買提•熱介甫就發現一個石窟的門有些異常,這讓他為壁畫的安全擔心起來。

 

    以前我用木板把這些地方都堵住了的,用這些木板。我先檢查一下裏面,看看裏面的壁畫的情況,是不是受到破壞了。

    沒碰這些壁畫 。要是有人破壞了這些壁畫的話,下面會有一些土。沒問題。

 

    這個方形洞窟是吐峪溝最有特色的石窟之一,窟頂中心,由浮雕與繪畫結合,組成一朵倒置的蓮花,每一個長形蓮花瓣的下面,都有一個立佛和兩尊坐佛。經歷了一千多年,壁畫的顏色和線條還是如此鮮艷、細膩,這不由得使人讚嘆。然而,壁畫已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繪畫由於內容殘缺,不易辨識,也許它們將永遠成為一個謎。

    買買提•熱介甫決定暫時先把門釘好,第二天再找人來加固。

    現在不是旅遊旺季,吐峪溝裏沒有遊客,也沒有考古工作者。靜靜的山谷裏,只有買買提•熱介甫和這些石窟默默地對視著。

    每次從吐峪溝石窟出來,看見這個瀑布時,買買提•熱介甫就格外高興,因為這個瀑布不但是家鄉一處美麗的風景,更重要的是,它保證了全村人的生活用水,而且灌溉著葡萄地。買買提•熱介甫的葡萄地就在瀑布旁邊。

    在一般人看來,千百年的傳説和壁畫,與神秘的宗教氛圍融合到一起的時候,吐峪溝就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古老,但卻封閉。從這點上看,麥孜亞古麗羨慕大城市的心理也就不難理解了。但是,在買買提•熱介甫的眼裏,生活是真實的,他盼望著葡萄早些長出來,希望生活越來越好。其實,隨著歲月的改變,吐峪溝也一直在改變。

    夏天到了,吐峪溝迎來了最有活力的一個季節。儘管村子裏的生活節奏還像從前一樣,可以看到朝拜麻扎的人們,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裏,聽到喚禮聲,但是,大量遊客的進入,還是給這個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更多現代的氣息。當然,這個時候,最繁忙的人就是買買提•熱介甫了。

    吐峪溝沒有壯麗的高山大河,沒有漂亮的亭臺樓榭,是什麼吸引這麼多的人來到這裡呢?

    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經説過:“在全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歷史悠久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伊斯蘭和希臘羅馬體系,這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新疆地區。其所以能夠在這裡匯流,要歸功於貫穿全區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後,分為南、北、中三道,其中道經過吐魯番,並且使用的時間最長,從漢代一直到宋元時期。所以,德國學者克林凱特發出驚嘆:“在整個絲綢之路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地方,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魯番這樣豐富多彩。多種文化、多種宗教、多民族在這裡交匯和融合。”有人説,這樣的高度讚譽,將吐魯番地區定位在了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點上,而在吐魯番地區分佈的200多處文化遺址中,能夠集中表現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融合,並且其文明的光芒一直閃耀至今的,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吐峪溝。

 

 

    徐東良是東北吉林人,他被絲綢之路上的壁畫藝術深深吸引。1992年,他主動要求到新疆吐魯番來工作。作為吐魯番研究院技術保護室的館員,徐東良對石窟壁畫上表現出的多元文化特徵十分了解。

 

    你像這個立佛出現的袈裟,有袒右式袈裟,有半袒右式袈裟。像這種袈裟呢,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所以説,它隨著佛教的流傳傳播過程當中呢,反應出了當時僧人穿的服飾。後來到了五世紀中葉以後,就出現雙領下垂式袈裟,那個就是明顯受到了漢族人服裝的影響。那麼加上這個邊,這個邊上的忍冬草的圖案,這種忍冬草的圖案是由波斯傳過來的,所以説這個是忍冬紋 ,它也毫無疑問是受到波斯的影響 ,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那麼在這裡面呢,我們也仔細觀察了人物的線條,是有疏密變化規律的,比如説腿部,比較突出的地方線條比較少,凹陷的地方線條比較稠密,這樣的話它能反映出人的內在特點 ,所以説它又是受到了古代希臘和健陀羅地區的影響。

 

    穿過時空的隧道,聆聽吐峪溝石窟興盛時期的晨鐘暮鼓。人們會突然發現,吐峪溝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也許才是不同文化流向吐峪溝的真正原因。

    吐峪溝地處絲綢之路東西和南北的交叉口上,各種文化從各個方向匯集到吐峪溝,燦爛的絲路文明就因為這些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而更加熠熠閃光。

    或許是看到這麼多的人喜歡吐峪溝,喜歡自己的家鄉,麥孜亞古麗的想法也在發生變化,她開始嘗試著去發現家鄉的美麗。

 

   不管怎麼説,是我們從小生長的地方,雖然是非常破舊的房子,這裡有一種古代的氣息,好像到處都是歷史文物一樣。我覺得都非常美麗。

 

    吐峪溝的房屋十分有特點,在不同的年代,多元文化在這裡融合之後,保存下來的特徵隨處可見。在門框上安門當原本是漢文化的特徵,而這只哈密瓜門當出現在這裡就顯得很特別。另外,窗欞也借鑒了更多佛家寺院窗欞的造型特點。而更讓人覺得與眾不同的,是一戶維吾爾族村民的家裏,收藏著一張祖上傳下來的木床,在床腿上竟然雕有“萬”字形圖案。

這些特殊的文化特徵,散落在吐峪溝的各個地方,與現代生活結合在一起,形成吐峪溝獨一無二的文化色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覽者。剛開始的時候,看著遊客在村莊裏走來走去,很多村民覺得很不適應,認為自己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擾了,直到後來,這種想法才慢慢轉變過來。如今,麥孜亞古麗的觀點就和其他人不一樣了。

 

    我覺得來的人多比較好,遊客來的多一些,這裡的發展也會大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別人可以來教我們。

 

    旅遊經濟帶動了文化交流,當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在這裡碰撞的時候,吐峪溝仿佛又回到了興盛時期的模樣,此時,絲綢之路文化變得鮮活起來。

 

   開發了旅遊業以後,外國人也會來,有些人會問我們這裡有多少年的歷史,我們就覺得應該學外語,我就是按一句話一句話學,背。

 

    今天,買買提•熱介甫就有一個心願,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今後能夠用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自己的家鄉。

 

   我觀察了一下,雖然語言不一樣,國家不一樣,但是所有發達國家英語水平都很高。

   hellohello

   What is your nationality

   法國,法國

   那天晚上我就睡在房頂上,那麼“轟”的一聲,我還以為是這裡塌了,這個第一號洞窟塌了,就趕緊過去了,大概是晚上十點半左右,我就跑到了那裏。到那裏一看,那裏完好無損,我就覺得奇怪,來這裡一看,發現這個堤壩塌了。

 

    這個位於吐峪溝溝口的瀑布,原本是一處美麗的風景,帶給人們許多美麗的記憶,如今卻因為洪水的原因,一夜之間便消失了。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吐峪溝,聯想到曾經橫跨在吐峪溝兩岸的那座橋。

    在過去的歲月中,吐峪溝的石窟一定曾經經歷過地震、洪水,還有人為的破壞,所以才如此沉默。在未來的日子裏,吐峪溝石窟又會怎樣呢?

 

    我上學的慾望也很強,我當時學習也特別好,但是在我讀書的時候,我的父母上了年紀了。雖然説是有八個孩子,但是女的出嫁了,男的也結婚了,家裏就沒人照顧父母了,就這樣 沒辦法,只能在葡萄溝幹活兒。因為我自己沒能得到上學的機會,所以就想讓孩子們好好上學,將來能成為有用的人。我們就這樣想。

 

    買買提•熱介甫知道,只有不斷的學習,孩子們才能掌握文化知識,才能做一個有文化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才能更有能力讓吐峪溝的燦爛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女兒麥孜亞古麗也深知父親的良苦用心,對於未來,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長大後要上大學,我想當個醫生。因為吐峪溝這裡醫生也比較少,所以想回到這裡當醫生。也希望這個海麗且木大娘,因為她是我們的鄰居,給她把眼睛治好。就那樣能見到孩子,見到所有的親戚。她能看見的話,我心裏肯定會很高興。

 

    麥孜亞古麗去學校上學的時候,買買提•熱介甫像往常一樣走進吐峪溝,與其説他看護的是石窟,還不如説他看護的,是文化。

 

 

責編:吳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