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郎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獅子林是現存的唯一一座禪意園林,它還被譽為假山王國。2000年,獅子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一、高僧留跡
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則的高僧,應弟子之邀,來到蘇州傳禪。次年,弟子們為他買地築屋,建造了一座禪林。這,便是獅子林。
來到蘇州之前,惟則高僧曾在浙江天目山的獅子岩修行二十餘年,而惟則的老師中峰明本,以及中峰
在佛門之中,由於傑出的僧人也被稱為獅子,因此,不但高僧説法被稱為獅子吼,而且高僧的法座也被稱為獅子座。同時,寺院一詞,也一向有著“叢林”的別稱,所以,把這座禪林稱為獅子林,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當然,獅子林得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它擁有這一片嶙峋多姿的太湖石假山群。
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雖然造型各異,但是,它們卻大都與獅子的形態非常相像。這些獅子,或立或臥,或俯或仰,千形百態,顧盼生姿,並以林立之勢,營造出了十分奇異的氛圍。可以説,把獅子的形態與獅子的寓意合為一體,並稱之為“獅子林”,對於一座禪林來説,這真是一種絕妙的構想。
作為佛教在中國發展以後形成的禪宗,向有功利禪與山林禪之分,惟則師徒所修煉的,則是山林禪。
山林禪的禪僧隱遁于山林叢莽,生活都是十分儉樸的。但是,正因為有了那種繩床瓦灶式的生活,他們才深刻地體悟到了自然與生命的莊嚴法則。而獅子林建造之初的假山和竹林各佔其半的格局,恰好保留了山林叢莽的特色。這正如惟則高僧的詩句所寫:“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
講到蘇州的古典園林,人們往往就會提到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和明清兩代的拙政園與留園,並把它們稱之為“城市山林”。而正是由於獅子林的存在,我們才擁有了一部堪稱完整而形象的蘇州園林的歷史。
二、雲林畫本
在獅子林創建的年月裏,蘇州一帶,既是文人集中之地,又是禪僧往來之所。又因為惟則的地位和他本身就是一位詩僧,所以,獅子林便自然成為了那些篤信禪宗的文人們前來談禪訪道的地方。
元明之際,先後有三位文人畫家,曾為獅子林傳神寫照,一位是朱德潤,一位是倪雲林,另一位是徐賁。其中,以元代著名畫家倪雲林所畫的《獅子林圖》的影響最為深遠,以至後來,還仍然有人將獅子林稱為“雲林遺韻”。
倪雲林所畫的《獅子林圖》,經過輾轉流傳,最後傳入宮中,並深得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的喜愛。
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30年,康熙皇帝駕臨獅子林,他不但為獅子林題寫了匾額,而且還留下了辭彩斐然的一副楹聯:“苕澗春泉滿,羅軒夜月留”。而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自第二次南巡起,每次南下,他都必遊獅子林。據記載,乾隆皇帝曾經六次遊歷獅子林,總共題匾三方,題詩十首。不僅如此,他還令人把獅子林的規制做成模型送到北京,在北京的圓明園和承德的避暑山莊這兩處皇家園林中進行倣建,並同樣叫作“獅子林”。
可以這樣講,在乾隆皇帝巡駕江南的諸多名勝裏,能給獅子林賦予如此殊榮,足以説明他本人對於獅子林的欣賞,已經到了十分偏愛的程度。
三、獅林往事
從獅子林最初的創建到乾隆皇帝的造訪,先後相隔四百來年。這期間,由於禪宗自身的漸漸衰落,獅子林也逐步進入了索寞之期,因此,這一座名聞遐邇的佛教禪林,後來也就變成了達官顯宦與商界巨賈的私家園林。
乾隆皇帝最初來遊獅子林併為其題寫“真趣”匾額的時候,獅子林已經歸衡州知府黃興仁所有,且已名為“涉園”,因園中有五棵高大的松樹,所以又名“五松園”。黃興仁的兩個兒子先後都在科考中金榜題名,黃騰達考中了進士,黃軒則考中了狀元,他們認為,都是因為乾隆皇帝駕臨此地,黃氏家族才能夠如此地耀祖光宗,所以,他們便“精修府地,重整庭園”,又使得獅子林譽聲鵲起。在所有獅子林的主人中間,黃氏家族所擁有的時間最為長久,總共一百七十餘年。在蘇州私家園林的歷史上,就擁有時間而言,黃氏家族實為首屈一指。
獅子林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在它進入私家園林的階段之後,最後一位主人,便是貝仁元。
貝仁元,字潤生,蘇州人,清朝末年即在上海經商,曾任上海總商會協理和全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民國初年,以經營染料而成為巨富,號稱“顏料大王”。在蘇州,貝氏家族是極有聲望的,當代的建築大師貝聿銘,便出生在貝家的高門大戶。
民國七年,也就是1918年,貝仁元購得獅子林,他在保留原有面目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湖心亭、石舫、荷花廳、九獅峰等多處新的景點。可以説,由於貝仁元資財雄厚,他對獅子林擴充式的修建,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規制上,都遠遠超過了黃氏家族對於獅子林的整建。至此,經過惟則禪師的創建、黃氏家族的修建和貝氏家族的擴建,獅子林已經涵納了元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國時代等各個時期的歷史風貌,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容。
貝仁元購買獅子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建造貝氏祠堂。不過,他為了保留獅子林固有的特色,在建造過程中,還很是動了一番心思的,比如貝氏祠堂所用的木雕,採用的就是貝葉的圖案,——因為貝葉不僅象徵著佛教,隱喻著禪林的來歷,同時又指代著姓氏,表示出貝氏家族。而貝氏祠堂的建造,也只是在獅子林的外圍部分,作了相應的延展,以至並未損及獅子林原有的格局。不過,以這種深院幽庭作為進入獅子林的路徑,反倒增添了一座偌大的私家園林的隱秘色彩。
四、禪意園林
蘇州的古典園林,通常又被稱為文人園林,儘管獅子林也具備了一般的文人園林的特點,但是,人們還是稱它為禪意園林。
作為園林景點的每一座建築,它們的名稱,往往都具有詩情畫意,然而,究其淵源,卻都與禪宗的公案有關。如,指柏軒來自“趙州指柏”,問梅閣來自“馬祖問梅”,而立雪堂又來自慧可謁見達摩的故事。
可以説,僅僅通過上述典故,我們便已看到了獅子林和一般的文人園林的明顯不同。
雖然禪僧們要終日面壁苦修,但“苦”字也並非是禪宗生活的全部,禪宗講求在自然中體察萬物,在天地間體悟禪機,而這種體察與體悟,又往往是通過靜慮來完成的,獅子林中作為“園”的那一部分,恰好又為禪僧們的靜慮,提供了象徵著天地自然的最佳場所。
五、假山王國
中國古典園林的營造有四大要素,指的便是:疊山、理水、建築營造與花木栽植,著名的園林學者
獅子林中的山石,絕大多數都是太湖石,當年,宋徽宗建造名為艮岳的皇家園林,命重臣督辦所謂“花石綱”,在江南一帶廣事蒐求的,便是它。自古以來,太湖石之所以一向被人看重,是因為它堅實而潤澤,險怪而玲瓏,具有“瘦、透、漏、皺”的審美特徵。
當然,獅子林最為著名的,還是它的洞壑式的假山群。
獅子林的假山群三面環水,拔地而出。東部的假山位於高地,遇有滂沱大雨,也能一泄而幹,故稱旱假山,西部的假山臨水而壘,因山水相依,故稱水假山,整座假山高低錯落,連綿起伏,充分體現了營造者堆疊的匠心與鋪排的氣魄。
另外,營造者獨到的構思,還表現在對於假山群中的遊覽路徑的設計上。
這些路徑,或盤桓于高崖,或迴環于低谷,給人造成了不同於一般園林的奇情險趣,並讓人體會到了禪宗的意境。尤其是在進入迷津一般的洞壑之後,洞外明亮的光源與洞內幽暗的光影所形成的對比,更是催發了人們的遊興。
六、名園四季
獅子林的細雨,是這樣的溫潤,獅子林的瑞雪,是這樣的祥和。可以説,在不同的四時天光裏,獅子林的景色,都呈現出了迥異的美妙。
初春,每一個廳堂裏,都有一株株怒放的早梅;深秋,每一張幾案上,都有一叢叢盛開的秋菊,而開滿天棚的紫藤,滿樹金黃的銀杏,更是訴説著一年年季節的輪迴……
獅子林中,有一方曾做過宋代蘇州知府的文天祥的五言詩碑,十分地引人注目。“靜虛群動息,身雅一心清;春色憑誰記,梅花插座瓶。”這首五言絕句,從頭到尾,突出了一個“靜”字,它不但以萬物的寂靜烘托著環境的安寧,而且以瓶梅的清雅類比了心情的澹定。
這搖曳的花,這婆娑的葉,是如此澹定;這平靜的水,這漾泳的山,是如此澹定。這種澹定,其實就是園林意境在人們心中的最佳體現。
唐代詩人常建曾寫過這樣兩句流傳很廣的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因為它也是描寫禪意園林的作品,所以,用它來形容獅子林的特點,當是最為恰切不過了。從本質意義上來説,能將禪宗的隱遁和文人的隱逸融于一體,並可以讓人去追溯崇尚自然、追溯天人合一的思想源頭,這正是獅子林的文化價值的所在。
責編: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