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尋找沙漠文明

 

CCTV.com  2008年05月09日 17:12  來源:CCTV.com  

                                                    

                                        

  作者 吳徵

 

一説到沙漠,人們就會聯想到“乾旱、缺水、死亡”等字眼。但是在中國新疆的吐魯番,卻有一個神奇的地方與沙漠緊緊相鄰,和諧相處,這個地方就是鄯善。當地人常常自豪地説:    “鄯善就是世界上距離沙漠最近的城市。”這種説法的客觀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這卻引起了一支攝製組的關注,沙漠與城市之間,到底發生過哪些傳奇故事呢?

沙漠與城市之間的確是零距離,這不由得引起了攝製組的好奇心,鄯善人與沙漠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係呢?

很多人知道中國新疆有個吐魯番,卻並不熟悉鄯善這個地方,其實早在兩千年前,這裡曾是吐魯番盆地政治、軍事的中心。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經過這個地方。這裡的一些石窟壁畫,在建造時間上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還要早。這裡與神秘的樓蘭一直髮生著絲絲縷縷的聯絡。如果説,“鄯善”是一部記載著西域文化的古書,因為長期掩埋在荒漠戈壁中,不為人知的話,那麼,留存在這塊古老土地上的一些人類文明遺跡和文化現象,就像是打開這本古書的一個個密碼,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重新發現。

為了探索鄯善縣的悠久歷史,真實記錄這裡的民俗民風,攝製組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在鄯善縣進行拍攝,而拍攝的第一個主題就是庫木塔格沙漠和鄯善縣城之間發生的故事。在採訪過程中,很多鄯善人對於庫木塔格沙漠並不了解,也不知道沙漠裏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那裏有非常好的東西,有金沙,以前有沙金,在聖人的年代受了一次詛咒,就變成了沙子。

在古代 ,在我們父母、爺爺奶奶的那個時代,説那裏有人居住,後來就是被沙化了,聽説過,這是真的。

 

“庫木塔格”在維吾爾語中是“沙山”的意思。一個又一個連綿起伏的沙山,形成了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的庫木塔格沙漠。在沙漠的西南方向有一個小村莊,就是迪坎爾。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大海道就是途經迪坎爾,將樓蘭與今天的鄯善緊密聯絡起來的。如今,鄯善當地人傳説沙漠中曾有人居住過,這個説法立即引起了攝製組的注意,那會不會是當年的古樓蘭人沿著大海道,走進沙漠,在那裏生活過呢?

 

我們現在應該在這個位置,在這個坡跟前。

 

謝邦林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要從事主題公園設計工作。他目前正在鄯善縣做一些調查,因為即將要圍繞樓蘭文化創作一系列作品,當謝邦林無意中聽人説,庫木塔格沙漠裏,可能有樓蘭人居住過的痕跡時,謝邦林非常感興趣,想進入沙漠去考察事情的真相。在當地一些熱愛人文歷史的朋友積極幫助下,一個臨時的探險隊組成了。攝製組決定全程記錄這次探險活動,由於這樣的探險形式在當地還是第一次,探險隊員們不禁為明天的行動擔心起來。

 

危險就是,比如説它這個四面溝壑很深,車一上去不知道往左拐還是往右拐,一頭就下去,這個車永遠再上不來了。

明天的氣溫會不會很高啊?

明天的氣溫三十七度的話,到裏頭得四十,到五十 六十度,衣服都是燙的。

那明天我們帶上一個嚮導吧,這塊不是有一個叫卡哈爾的嘛?

那把他帶上也可以。

可以,那他也帶上吧。

 

 

清晨五點鐘的時候,整個鄯善縣城還沒有醒過來,沉浸在睡夢裏的人們正享受著家的溫暖。這個時候離開家,走進大沙漠,人們的心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探險隊的隊員們即將給出答案。

卡哈爾•玉素甫被邀請過來,作為這次探險活動的嚮導,雖然他多次用駱駝將遊客送進沙漠,但是為沙漠車探險隊做嚮導的經驗並不是很多。不過,沙漠給人類帶來的危險,卡哈爾•玉素甫卻有深刻的感受。

 

沙漠很危險。我有次進去的時候, 一個一個看過了, 算一算嘛十八個,看一下,是人,頭髮有,別的啥都沒有,衣服、肉、啥都沒有,光骨頭。

 

由五輛沙漠車、十五位隊員組成的探險隊正式出發了。首先讓隊員們感到恐懼的並不是茫茫沙漠。

 

前五分鐘我就有這想法要退出來,感覺特別恐懼,超過了心理和生理的承受極限。在我們正常來覺得,30度是人最大的平衡,它往往很多時候超過30度,甚至到90度,就覺得肯定要顛翻了。這種恐懼感是很強烈的。

 

沙漠車是一种經過特殊設計的車輛,剛開始乘坐的人的確會感到恐懼,適應之後就會特別享受它所帶來的那種騰空飛越的感覺。不過沙漠給人們造成的恐懼感是不會輕易消失的,行程開始不久,意外就發生了。

 

那個坡基本上是70多度80多度,那麼上去以後呢,你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什麼,就是一種自然的人的本能吧,就覺得這個山頂背後肯定是個懸崖。他可能就猶豫了一下,技術上的猶豫,就把它擱在山頂上了。

往右打方向盤。 

慢點,慢點。

梁托著呢,這沙子堵著呢。

所有人都下來了,整個在那塊刨沙啊、挖坑啊,大家齊心協力要把這個困難給度過去。

來來來,好嘛,這一下就下去了。

直直下去嗎?

沿中間直直走。

 

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幫助下,遇險的沙漠車終於又向前行駛了。但是此時,坐在第一輛沙漠車上帶路的嚮導卡哈爾•玉素甫又遇到了麻煩。

 

頭車彙報一下,我們現在迷路了,嚮導前面探路呢。

他也不知道了,時間一長他也忘了。風沙變化大的很嘛,今天這麼吹,明天那麼吹。

沙漠裏面跟著印子後面走不可能。沙漠裏面有一點小風,有一點風吹來的時候嘛,印子就沒有了,哪過來哪過去,不知道,就那樣時候嘛,人死了。

沙漠裏面不能看印子,不能看天空,最好嘛看那個沙漠沙梁,看一下哪邊平一點,看一下就知道了。   

怎麼走啊?

這後面就是那個山,就在這後面。

嗯,就在這裡。

踩油門,踩呀。。

加油,給我對講機。

每個車嘛,一個一個走。

 

經過仔細辨認,卡哈爾•玉素甫終於確定了正確的前進方向,此時與隊員們擔心路況不同的是,卡哈爾•玉素甫為時間擔心起來。

 

行了,別走太遠,再下去就走不動了。

前面的路情況怎麼樣?比這困難還是比前面好一點?

前面有一個地方,前面最困難是吧?

最困難,不好過是吧?

不是,有一個地方走不好。別的地方都是這樣子。

有一個地方,現在咱們千萬不要衝到虛溝裏面去了,還有抓緊時間走。

現在往前走,我們下去那平的那地方集合,那地方。

沿著這個車印走嗎?

直直下去,前面有一個地方。往這邊走,注意路面就行。

 

 

中午是沙漠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如果不在中午之前趕到第一個目的地,探險隊的安全以及返回時間都會受到影響。在卡哈爾•玉素甫的催促下,探險隊又繼續上路了。

 

看見前面的沙丘了嗎?

那個烽火臺看到沒有?

 

烽火臺,原來是古代軍隊傳遞信號的地方,在沙漠中如果真有這麼一個軍事設施,倒是一件挺神奇的事。這會是什麼年代,什麼人留下的呢?隨著探險隊的逐步深入,隊員們發現四週的地貌也在發生改變,茫茫沙漠中竟然出現一片戈壁灘。烽火臺就在前方,傳説中的看法到底是不是真實呢?

 

原來想的可能是個烽燧,遠處看特別像,但是你到跟前一看,恰恰是個非常整齊的雅丹地貌。

還是沒有什麼,一些人類生活的痕跡啊。

沒有,看不出來。

 

正當探險隊做短暫休整,準備出發的時候,前方探路的隊員又通過對講機報告,有了新的發現。

 

喂,前方發現什麼東西啊?

用石頭擺的像古墓狀的東西。

古墓狀的嗎?

什麼形狀的?

你再説一遍。

用那個岩石擺成的,像太陽形狀的,像古墓葬,我懷疑是古墓葬。

是不是跟樓蘭那個墓葬相似啊?喂,是不是太陽墓啊?

哎,特別像。

我馬上趕過去。

好的,好的。

 

“太陽墓”是在樓蘭遺址附近發現的一種古代墓葬形式。它是一個外表奇特而壯觀的墓地,圍繞墓穴的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木柱由內而外,粗細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酷似一個太陽。據專家推測,當年,因為“太陽墓”的盛行,造成大量樹木被砍伐,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也許這就是後來樓蘭古城神秘消失的原因吧。而現在,在庫木塔格沙漠中發現的,難道真的就是古樓蘭的“太陽墓”嗎?

 

應該説拿石頭擺這個,形式應該是一樣的。

對,對,形式很像。

剛好七個嘛。

還是有説法的。

這個到時候還要請專家再進一步來論證一下,看一看。

 

樓蘭的“太陽墓”是七層圓木柱依次排列,眼前的奇特形狀是由七個石塊組成,這其中到底是有人故意模倣,還是自然形成的?隊員們的看法並不統一。此時,“尋找古樓蘭人遺跡”這個最初的願望,卻在尋找過程中,讓隊員們一次次體會到失望,謝邦林的想法也在發生改變。

 

雖然沒有尋找到樓蘭的一些痕跡,但是這個過程,又讓我們發現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一些意義吧。

我就希望尋找樓蘭,不光是尋找樓蘭人曾經的一個生活痕跡,更多的是尋找咱們人和自然和諧生存這樣一個規則。

 

在謝邦林看來,尋找沙漠的文明,其實就是在尋找人類自己的文明。因為沙漠的形成除了乾燥的氣候這個自然條件外,人為的原因也是一個形成因素。探險隊繼續前進,不但在沙漠中發現了綠色,而且還發現了更多生命的痕跡。

儘管受到歷史知識缺乏的影響,像卡哈爾•玉素甫這樣的當地人,會把雅丹地貌和烽火臺混淆,但是,他從祖輩那裏聽説到的沙漠裏的那些往事,還是讓隊員們聽得很投入。

 

這邊有坎兒井,以前有人,所以有水,種著地呢

哪一年的事情?

應該是我爺爺小時候吧。從前那邊有小河,這邊有水流進小河,鳥啥都有呢,沙化了。

這一個刺猬,這一個幹死的刺猬。

哎,過來看一下。

在哪兒呢?

這一個幹死的刺猬,渴死的刺猬。

刺猬都幹死, 曬死了。你看刺猬。

這個地方肯定生命力還是不具備,這麼微小的動物還在裏面生存,所以我覺得有很多生命跟我們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就在探險隊準備返回的時候,遠處沙漠中一個黑色的不明物體,引起了隊員們的注意。

 

還是個皮大衣。

不是什麼五六十年代的民間的一種皮大衣,不是野外作業的。

哎,你看

有可能,一般。

這肯定是個冬天進來的,你注意看它這個棉花,仔細再一看呢,又不太像咱們中國人穿的棉衣,因為他整個棉衣裏頭呢,裏子做的是比較考究的,整個棉衣做的非常考究,裏頭的裏子是絲綢的。

他是怎麼死的?一種可能是風沙把他吹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到附近去找水,可能去找水途中死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入土為安”,隊員們商議過後認為,不管這件大衣的主人身份到底是誰,又是什麼原因消失的,既然在茫茫沙漠中能遇到這位跋涉者的遺物,就應該滿足每個人對綠色、對生命的永久渴望。大家決定把這件大衣埋在兩顆綠樹的下面。

 

發現了遺物,那麼在這方面感覺到人的脆弱。有一點給我很感動的,人雖然很渺小,在自然面前,但是人的精神是很偉大的,希望去探索自然,了解自然,這種精神是很偉大的。

 

 

探險隊就要駛出沙漠,回到城市的時候,隊員們特意選擇了一個,能夠看到城市全貌的沙山上,停了下來。那一刻,大家思考了很多。眼前的鄯善縣城與沙漠緊緊相鄰,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這不由得使人想起老子曾經説過的一段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説明在天地之間,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才是真正的和諧之道。如今,鄯善人不僅熱愛自己的家鄉,更珍惜這種“沙不進,城不退”仿佛戀人般的生態關係。當原本讓人恐懼的沙漠變成一道美麗風景的時候,沙漠與城市正共同譜寫出一段,令人回味無窮的鄯善傳奇。

 

責編:吳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