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品讀著那些曾經震撼和慰籍過我們心靈的文字,寄託哀思的心會泛起幽幽漣漪,想象著已經逝去的人用心靜聽這細雨,靜觀行人,靜想靈魂的畫面,心被觸動,這靜幽的意境,悄然間讓那逝去的人在心房再現。
1999年,中國最具慈愛的一顆心臟停止了跳動, 冰心老人走過了近百年的人生歷程,含著微笑悄悄地離開了人間。一位思想不老的人,用她的一生愛祖國、愛世界,愛大海、愛孩子,她是中國母親與和平的化身,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真善美的巨著。她的文字伴隨著我們,如同沐浴著愛的慈光,使我們對一草一木心存感恩。“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人世間的慈愛就在這字裏行間淡淡彌散開來。
在老北京的衚同裏穿行,到街角灰墻灰瓦的茶館喝茶。在四月偶爾的風沙裏疾走。幾十年來,北京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老北京的影子,卻還有跡可循。就像,老舍筆下的那些北京,依然如此熟悉,如此親切。
有人問舒乙,能不能用幾句簡短的話把老舍先生的特質説出來,憑這幾句話把老舍和其他文學大師們區分開來。舒乙想出了五句話:他是北京人;他是滿族人;他是窮人;他有10年在國外生活;他生於1899年,去世于1966年。
而老舍自己,也從來,只謙遜地以“文藝界的小卒”自居。他曾經説過:“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長亭外,古道邊……”當年的小英子牽著駱駝從城南走來,林海音這個名字和她的故事一樣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識。真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清晰,又朦朧。冬陽下的駱駝隊,脖子上悠悠清脆的駝鈴聲,奏出童年中的美妙音符。一幅幅畫面,一聲聲輕響,是林先生一生也抹不掉的記憶。
清明節在對春天的期盼和對過去的懷念中走近,甦醒的大地上,印刻著我們熟悉的身影,記憶,連同往事一起,在清明時節,鐫刻成永恒. 就讓我們,從這些曾經無數次打動過我們的筆墨間,再次去感受他們帶給我們的人格魅力,並藉以寄託我們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責編: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