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會”代表委員談改革開放30年與文藝創作

 

CCTV.com  2008年10月14日 15: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文聯網  

葉小綱:用音樂留下改革開放的足跡

本報實習記者 高 峰

    10年前,時值改革開放20年,葉小綱創作了大型音樂歌舞劇《深圳故事》,這成為他作品中的一部“重頭戲”。今年,在迎來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這篇作品又被人們記起,即將再次與觀眾見面。兩會期間,記者採訪了著名作曲家、全國政協委員葉小綱。

    “《深圳故事》是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我用音樂為它留下的一個痕跡,”葉小綱説。而改革開放帶給葉小綱的當然更多。作為中央音樂學院“78級”中的佼佼者,葉小綱的創作生命力旺盛,30年來他備受稱讚的作品很多:《中國之詩》、《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江月》、《長城》、《琵琶協奏曲》、《林泉》等等,涉及交響樂、歌舞劇、室內樂等多種音樂樣式,還曾憑藉為電影《刮痧》譜寫的音樂捧走了第21屆金雞獎最佳音樂獎。但是,葉小綱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交響樂創作上。而對於交響樂這種發源於國外的音樂樣式來説,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文化交流的頻繁和通暢,無疑促進了它在中國的成長,同時也給與了葉小綱施展才華的機會。

    “交響樂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藝術形式。”葉小綱告訴記者,交響樂具有科學性,也就是説它的樂器構造、共鳴、泛音等符合聲學原理。這種科學性使它具有了世界共通性,易於傳播和交流。雖然它發源於國外,但依然可以在中國獲得生命。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更多的交響樂作品開始流傳到國內,它們培養了一批熱情的聽眾,也在培育著中國本土的交響樂創作者,並吸引他們走出國門,走進交響樂發達的國家去學習,葉小綱正是其中之一。

    1987年,葉小綱赴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留學,師從多位著名作曲家,並且開始接受世界各地的委約創作及參加各類國際藝術活動。這讓葉小綱得以發揮自己的音樂天分。1994年,他榮獲美國“李氏基金會”頒發的“學術傑出成就獎”。而所有這些機緣和榮耀,都只能發生在一個日益開放的現代化的中國。葉小綱説:“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新生作曲家,時至今日仍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起作用,並在國際上異軍突起而最終形成一股新鮮力量,應該説是時代造成的。雖然我們與國外仍有差距,但不能妄自菲薄。關鍵是我們從人家那裏學到的技法能否與我們自己民族的需要相結合,進而創造出自己個性化的藝術,既讓國人感到新鮮,又具有國際化的通行語言而廣為世界人民所承認和接受。”

    改革開放使葉小綱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但如同他自己所説,他始終對自己的祖國背景有清醒的認識。2005年,中國愛樂樂團進行了為期40多天的“環球大巡演”,眾多曲目中,葉小綱創作的“中國版《大地之歌》”尤為引人注目。這是根據馬勒創作于1908年的《大地之歌》改編而成的。馬勒的《大地之歌》採用了七首中國唐詩的德文版為歌詞。葉小綱的創作還原了唐詩本來的面目,並運用了中國戲曲的技法來表現唐詩意境,並在音樂中加入了川劇鑼鼓使其更具東方色彩。結果,“中國版《大地之歌》”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葉小綱很有感慨:“這些年我在世界上打的牌也恰恰是自己的東方背景,這是我的優勢,我永遠不可能也不會拋棄。我想國際最著名的德國‘朔特’音樂出版社之所以讓我成為該社250年來簽約的首位中國作曲家,看中的也是我的中國背景。”

    多年來,他一面在自己的母校解惑授業,一面行走在長江、黃河沿岸采風,尋找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語言,致力於創作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並力求讓國際樂壇聽到和欣賞到。除此以外,在采風沿途,他更真實地見識到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面貌,有些地方讓他歡欣,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則觸發了他的思索。他既看到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一部分,也對改革開放亟待完善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1998年,他將多年的觀察和思考寫進了《深圳故事》。

    《深圳故事》由《熱鬧都市》、《打工妹上班》、《勞作》、《白領麗人》、《麗人與同伴》和《建設者》6個段落組成。在這部作品中,現代都市的喧囂、工廠車間機械化生産的節奏、寫字樓內白領工作環境的優雅舒適,以及形形色色闖蕩深圳的打工群體都在音樂化的語言勾勒下得以呈現,具有極強的故事情節性。在這部舞劇音樂作品中,葉小綱有效借鑒了廣東音樂的資源,經過提煉和融會貫通,令地方化和民間性的素材脫胎換骨,融入到宏大的主題之中,卻又不失活潑靈動,富有個性化的旋律以及配器手法讓這部主題嚴肅的作品變得令人親切。這部應深圳市歌舞團委約而創作的作品最終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並在1999年獲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

    交響曲《春天的故事》是葉小綱創作的另一部關於改革開放的音樂作品。在這部作品中,第一樂章以優美激昂的旋律將改革開放後中國大地一片勃勃生機的壯麗景象呈現于觀眾眼前;第二樂章採用廣東音樂的旋律,歡快熱烈的小快板體現了人民群眾拼搏奮進的精神;第三樂章的慢板是一首深情的頌歌,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領袖為人民事業辛勤操勞的寬廣胸懷;第四樂章激昂、奮進的主題音樂,與廣東音樂曲調交織疊映,匯成恢宏燦爛的世紀之聲。在這部作品中,表現了葉小綱一以貫之地將宏大主題與地方特色音樂語言相結合的創作特色,這正是他觀察改革開放的獨特視角——著眼于具體而鮮活的生活細節,表現改革開放洪流的方方面面。“我不會在作品中一味歌功頌德。我是一個改革開放的見證人,作品表達的是我所看到的客觀的事物,我認為這也是自己的一種責任。”葉小綱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

    在即將迎來改革開放30年之際,葉小綱對音樂發展有更多的期待。“這30年來,與經濟發展的迅速相比,音樂尤其是交響樂的發展仍然滯後,中國有那麼多人口,目前交響樂的普及傳播遠遠不夠。”葉小綱將音樂看做是移風易俗的藝術,並希望在改革開放更加深入的未來,音樂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為文化的繁榮和全民素質的提高發揮積極作用。

2/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