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曹軒賓《別君嘆》 是考古而不是穿越

音樂 來源:新華網 2018年03月09日 11: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一首《別君嘆》,很快從《經典咏流傳》這個節目,流傳到了互聯網。這首《別君嘆》,是唱作人曹軒賓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全新譜上旋律的創作作品。《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作,幾乎每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都知道,即使不會全詩背頌,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千古名句,大家還是耳熟能詳的。

   為古詩詞譜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具體最早的源頭,已經不可考。但鄧麗君在1983年發行的專輯《淡淡幽情》,則因為流傳其廣,被當做一個最有名的早期源頭。在此後的三十多年間,有很多華語音樂人,不斷展開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詩宋詞,以流行音樂的方式體現,有些甚至被唱成了搖滾、玩出了電子。

   《別君嘆這首歌曲更像是一次考古式文物復原,是一齣歷史劇。它有的不僅僅是詞和曲的跨世紀融合,倒像是曹軒賓為王維的代言發聲。如果王維會譜寫旋律,那麼《送元二使安西》的韻律,就應該是《別君嘆》那樣的。

   在趙家珍老師的古琴合鳴下,曹軒賓對於《別君嘆》的旋律處理,首先強調的是大量留白。要知道現代流行音樂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密度。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聲,無論是音色還是節奏,幾乎沒有一秒、一處空閒的地方。甚至很多的錄音,也強調一個滿字,頻譜表上的音軌如果不頂格,簡直不配稱得上現代音樂。

   但曹軒賓這首《別君嘆》,卻為歌曲留下大量的留白空間。不僅每七個字之間,會用延音和休止符進行過渡,甚至就連七字成句的段落,也會用一些民族化的韻腔,起到類似現代轉音的效果。這在中國藝術的層面,既像是形斷實連的音樂化運用,也契合了中國文學中慣用虛字、虛詞增強藝術性的傳統。

推薦閱讀 1983年 | 考古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