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娛樂頻道 > 影評樂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放日報:拭去淚,我們繼續傳遞希望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1: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搜狐娛樂  

  全國哀悼日進入第二天。

  南京路步行街,沿街娛樂場所一律張貼停業致哀的通知, 許多路人自發穿起素色服裝,不少遊客的胸前還貼著一枚小小紅心。編號016501的一名女警正和兩位同事一起巡邏,“不少隊友去了前方抗震救災,在後方的我們更要把本職工作做好。

災難不會壓垮我們,悲哀也無法讓我們止步!”

  是的,悲哀無法讓我們止步;我們正在悲哀中凝聚力量。昨天,電影停了、聚餐停了、娛樂活動停了,但申城各個捐贈點前的長隊沒有停;發往災區的物資沒有停;無數在本職崗位上日夜忙碌的身影沒有停。

  拭去淚,我們還要繼續前行,我們將繼續傳遞希望。

  于無聲處,傳遞同舟共濟的溫情

  無聲,也是一種力量。

  在全國哀悼日裏,全市各廣播電視所有頻率、頻道,停止播出文藝娛樂節目和活動;各電影院、各農村電影放映單位、各社區數字電影放映場所停止一切放映活動。遊藝場和KTV門口,貼出暫停營業三天的公告。就連遍佈大街小巷的茶座、餐館和理髮店也紛紛自覺關閉了音樂,挂出哀悼條幅。

  此時的安靜,飽含著悲憫,也傳遞血脈相連的疼痛。一片漆黑的柯達超級電影城內,工作人員靜靜地為觀眾辦理退票和延期手續。來自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的監督員從售票窗口取回17—18日的電影放映銷售記錄:“遠在上海,不能為災區人民做什麼,除捐款捐物外,就讓我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哀悼吧。”

  辦理退票、取消聚會、甚至延期婚禮……49路公交車上,記者巧遇在私營企業工作的古先生。他氣語哽咽:“這些天,公司取消了原本安排好的客戶聚餐等活動。全國哀悼日,讓我們共同靜靜追思。”市婚慶行業協會辦公室裏,電話鈴聲也此起彼伏,不少將婚宴預定在這三天的新人來電詢問:“可否取消或者延期婚禮,讓我們與祖國一起悲傷。”

  于無聲處,無數普通市民傳遞同舟共濟的溫情。就在本週,原定的“520”大型青年公益交友活動取消,500多位報名參加活動的青年人不僅沒有怨言,更相約加入抗震救災獻血預備隊,上海血庫裏又多了500多名生力軍。

  就在本週,徐家匯美羅城把原用於十週年店慶的100萬元捐給上海慈善基金會,公司26名黨員又以交特殊黨費的方式再次為災區募集善款42700元。同樣也在本週,家住崇明縣城橋鎮的方阿姨本要歡度自己70歲的生日,家人早早為她預定了酒席。但是,方阿姨主動退了酒席,在老伴的陪同下將酒席費1000元送到了募捐點:“我們都是一家人,有淚一起流;有難一起擔;擦乾眼淚,一起重建家園。”

  把上海當作你的家,

  把我們都當四川老鄉

  上海救援災區的物資和捐款數字每時每刻都在被刷新!

  截至昨天17時,54744.5噸各類照明設備、防寒防疫物資、食品、醫療器械與藥品、通訊設備及上海救援隊所需物資等,裝滿整整124架航班和896個車皮,正向災區馳援。此外,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社會各界捐款總計約11.43億元。

  在哀悼日,多少人含著淚水加班加點,好在第一時間為災區送去最需要的支援。小型科技企業上海科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拿出最新發明的四台水處理設備,用滲透膜技術從污染的水源取水製成飲用純水,可以幫助解決災區四個鄉鎮一萬人每天飲用水的安全問題。此外,技術人員還設計了特別操作方法:不用培訓,誰都能順利操作。為了防止空投的食品罐頭變形,梅林食品公司臨時對罐頭包裝和開啟方式進行了技術改進,即便發生撞擊,也能順利開啟。上海洋帆實業有限公司為受災地區連夜趕制救災帳篷,藍色的帳篷每個面積有12平方米,不僅能擋雨,還能抵禦8級風力……

  在哀悼日,多少人潸然淚下,不是因為災難可怕,而是感動令我們淚流滿面。各區縣捐款點,數字“9”,成為捐款數目的新焦點:999元、1999元、9999元……長寧區新涇鎮,一位居民拿出1000元捐款,卻要求居委會幹事寫上捐款“999元”。為什麼?居民説,999就是救救救,盡我一份微薄之力,救救四川同胞們!

  一名剛解除刑期、沒工作也沒住處的年輕人,默默掏出身上僅有的30元錢;一位長久臥床的老人,在居家養老護理員的攙扶下,在捐款的信封上歪歪扭扭簽下去世老伴的名字;還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將醫藥費、伙食費投入捐款箱,當問及姓名時,那些人們回答了同樣的話:“我們都是汶川人。”

  還有感人的一幕場景發生在普陀區真如鎮居民方正祺家中。方正祺夫婦長期在四川江油工作,前幾年退休返滬。災後第四天,夫婦倆千方百計才聯絡上那邊的老同事彭定英。得知彭家被完全震塌、家人僥倖逃出,老方夫婦倆邀請彭定英全家到自己家來擠一擠、避一避難。昨天,彭定英一家剛到,消息就被附近鄰居們知道,大夥兒紛紛登門慰問,這個塞上幾百元錢、那個捧來熱騰騰的菜:“就把上海當作你的家,把我們都當成四川老鄉!”

  立足本職崗位

  是對災區有力的支持

  外灘通道配套工程工地,40多位建築工人正在烈日下爭分奪秒。這是從新開河到老太平路的900米下水道項目,也是整個通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就在前一天,工人們還特地趕到南京路世紀廣場,參加千人默哀活動。擦乾眼淚,他們又戴上橙色安全帽,為上海核心區井字型道路的推進揮汗如雨。

  “在前方,災區亟待重建;在後方,城市需要發展。默哀的同時,我們不能停歇。”項目負責人王龍雲説,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將在明年按期完成。

  哭泣過後,凝聚起向前邁進的力量,許許多多平凡市民用行動表達同樣的信念:面對災難,更需要堅強起來,做好本職工作,表達對災區無聲的支持。

  寶鋼分公司硅鋼部,青年領軍人才陳卓雷和92位同事24小時守著2條機組線。每一天,這兩條生産線要吐出5千噸硅鋼材料,送往全國各生産第一線。這一生産速度迄今仍保持世界同類機組月達標最快紀錄。“我們不能像戰士、醫生一樣在前線,但我們距離災區不遙遠!”陳卓雷一直在思考,除了捐款捐物,自己還能為災區做什麼。一個答案逐漸在心裏明確:我參加過多次出國培訓,明白祖國的強大有多重要。“為了祖國更加強大,災區早日重建,每個人首先要把份內事做得更好!”

  每個人,都是抗震救災的一分子;每個崗位,都是支援災區奉獻國家的最前線。哀悼日的上海,交通井然,經濟有序發展,重大市政建設項目如期推進。人們明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國家為社會發揮最大價值,才不辜負那些身處苦難的生命。

  在埋首奮戰的隊伍裏,還有不少來自四川的身影。松江葉榭學校建築工地上,61位農民工中四川籍工人佔了近一半。得知家鄉遭受地震災害,他們多想能趕回家看看。可是,正在建造的葉榭學校是今年區實事項目,必須趕在今年9月1日前竣工啟用。務工者們決定:留下來!“正因為家鄉不少學校在地震中倒塌,許多孩子遭遇不幸,我們更要為這裡的孩子造出結實牢固的教室,讓學生們能就近讀書、安心讀書。”有一位廚師王師傅,遠在綿陽的家人雖然在地震中無恙,但家中受災情況很嚴重。他每天堅持上班,盡好一名廚師的職責。他説:“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們、幫助我們,我們的家鄉一定能早日重建。我在上海就一定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對得起幫助我們的人!”

責編:李明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