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歌手在唱片裏突然迷失了本色,其實都是唱片公司給害的。
這一次又輪到了陳楚生。原本以為像王嘯坤、周筆暢和陳楚生這樣的歌手,是最容易讓製作人省心的,比賽時的個性展示已經為先期進行了音樂上的定位,可以説是為唱片公司先期就省下了一筆設計費用。可事實上除了王嘯坤等少數幾個歌手之外,許多唱片公司卻總是喜歡幹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放著明明確確的定位不幹,非要重起爐灶搞試驗,大有不試遍全球流行的國際曲風就不罷休的精神,而這種做法以音樂的名義還可以解釋為高估歌手的全能化才能,但實則上就是暴露出了很多唱片公司商業內行、音樂外行的本質。
陳楚生本來就是一個樸實的歌手,他復古八十年代民謠的唱法,先不説有沒有新意,創作是不是過於直白,至少他在很多作品中,是能夠還原出一些二十幾年前的音樂氣質的,那就是乾淨、清新、純粹和質樸。而這樣的音樂有時候甚至只需要一把箱琴,或者再加點小打之類的東西加加花,就已經足夠展現出這種音樂的氣質。可《原來我一直都不孤單》這張EP的製作人可不這麼想,他們一方面想要抓住陳楚生音樂中的八十年代氣質,另一方面卻偏要為這些本來就已經被時代檢驗過的音樂形式,紛紛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一些華麗的手法,而效果呢?《尋找》的旋律本來就已經夠《爸爸的草鞋》、夠《壟上行》和《蘭花草》了,但製作上卻偏偏要強加上模擬混響的效果,就怕是人們不知道八十年代長得是啥樣似的,把原來就已經夠簡潔的旋律,反而修飾得很鄉村、很老土,而搖滾化的副歌也更凸顯出陳楚生聲線中力度不足的問題,拖泥帶水之下,反而讓應該出彩的高潮部分,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原來我一直都不孤單》中的Funk元素,顯然是製作人展現它的需要遠遠超過了陳楚生自己的願望,於是作品就變成了演唱是旋律化的,音樂是節奏化的,兩者卻永遠融不到一塊兒,最開始的時候,你甚至懷疑這是誰作的惡作劇,將陳楚生拿著曲譜試聲的Demo放到了正式專輯裏來了。三首原創作品中,倒是《有沒有人告訴你》做出了味道,迷離的電鼓配上簡潔的旋律,既復了古又現了代,而陳楚生的演繹也是整張EP最到位的,氛圍的恰到好處,也讓陳楚生除了可以唱出音符之外,還能表現出感情,並借由咽音、氣聲這些流行聲樂必備小技巧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不再是為了出唱片而嘗試而唱,而是為了讓情緒昇華而唱,作品的意境也因此顯得更立體。其實,從這一點上來講也不難看出,真正好的音樂不是靠技巧的堆積玩出來的,而是靠音樂來催化演唱者的情緒,使之能夠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演繹最恰到好處的情緒,用一個公式表達,那就是內在美大於外在美。
《Sing》的翻唱倒算是有點意外,因為像Travis這種大牌英式樂隊,由於主唱的聲線個性太鮮明,所以不要説能夠齊平甚至超越原唱,甚至就連湊合著應付,有時候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陸毅翻唱Keane的作品《Everybody Changing》),而《Sing》雖然也達不到改造原作、超越原唱的高度,但正是因為開始的期望並沒有定得很高,反而卻有了一種還算不錯的效果。歌曲最大的成功就是陳楚生用了一種民謠的手法來演繹這首流行搖滾小品,而如果你知道這首作品的音樂元素其實正是來自於蘇格蘭高地的一些民歌的話,那麼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原本和英式並不沾邊和對位的陳楚生,為何能夠並不失敗的完成這首作品的翻唱了,這就是所謂的民謠不分家。只是他在演繹Sing時的發音,仍然讓人感到不是一般的彆扭。《La La La》則堪稱是整張專輯最大的敗筆,Blues的輕鬆小調簡直要了陳楚生的命,陳楚生的特點從來都是在節奏與旋律變化不大的空間裏,以簡樸的情緒表現細膩的感情,而這首曲子和《原來我一直都不孤單》,卻偏偏都要用節奏來打亂陳楚生的情緒節奏,尤其是Blues音樂中尤其強調的節奏變化和旋律即興,更是將陳楚生的聲線搗得支離破碎,最後只剩下聲音在唱,而情緒、意境和感性這些詞則早就駕鶴西去不復返了。
如果沒有“快樂男聲”,這張EP所能呈現出的陳楚生的音樂感覺,就是沒有感覺。它非常像是一個熱愛卡拉OK的青年,自己在家錄製的K歌專輯,喜歡唱啥就唱啥,什麼時髦就唱什麼,歌曲裏只有歌聲卻沒有音樂。甚至你都不能用投石問路去諒解唱片公司的“一番苦心”,按説像陳楚生這樣的歌手,民謠的基調已經確立了,歌迷的群眾基礎也穩定了,尤其考慮到現在的粉絲群體特徵,基本是偶像唱什麼就聽什麼,就讚什麼,從來不挑食,其實完全不用以市場來為專輯的“多元化”作藉口,踏踏實實作適合歌手的本份就已經足夠。試問對待陳楚生這麼一位歌手,還有什麼比“多元化”更不容易讓整個音樂市場接受的實驗了?而事實上的結果其實只有一個——你猜?
責編:劉岩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