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
《猜謎語》、《關公戰秦瓊》,還記得這些經典的相聲段子麼,沒錯,他們都來自中國相聲屆的一代宗師:侯寶林。
侯寶林老師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4歲時被舅舅張金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家境清貧。從懂事起,他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侯寶林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沒多久,因為對相聲的熱愛,他又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説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糊口。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侯寶林老師的相聲綞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要知道從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寶林老師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老一套的規矩,為自己也為相聲贏得了榮譽。
在抗日戰爭期間,侯寶林老師與郭啟儒老師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隨著他藝術上日臻成熟,侯氏相聲一時名聲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格調和質樸正派的颱風贏得了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老師更煥發了藝術青春,憑著他的天賦、功底和努力,很快他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道貫》等,這些相聲,不誇張的説,在當時可是影響了一代人。
1959年,侯寶林老師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説唱團。此後幾十年間,他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大量的相聲段子,包括《戲劇與方言》、《戲劇雜談》、《戲迷》、《戲與歌》、《向您道喜》、《笑的研究》、《新式馬甲》、《夜行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在國內流傳甚廣外,在海外舞臺上同樣也深受觀眾歡迎,侯寶林老師更被譽為“相聲藝術大師”、“瑰麗國寶”,並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北京大學、遼寧大學兼職教授等職,還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晚年,侯寶林主要從事曲藝理論研究。與人合著有《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相聲集有《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相聲選》、《再生集》、《侯寶林相聲選》等,另外,他還主演過《遊園驚夢》、《笑》等喜劇電影。
侯寶林被老師尊為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並被譽為語言大師,他善於模倣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説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莊于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應該説在侯寶林老師漫長的60年藝術生涯中,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相聲藝術家使這門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
侯寶林老師因病于1993年2月4日逝世,他臨終前口述“最後的話”,直到今天讀來也倍覺感人,從這些話裏,可以看到今天很多的相聲工作者所缺乏的相聲態度:“我侯寶林説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的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著再説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願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微笑而去。祝願大家萬事如意,生財有道。”
而我們,也衷心的祝願侯寶林老師在天堂永遠快樂,時刻歡笑!雲之東/文
[相關新聞]
責編:王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