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準確預料到自己十年後的樣子,羽泉也是。
6張專輯、唱片銷量超過500萬張,這些數字,在組團的最初是未曾想過的。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胡海泉道出實話:“那時候,我們更單純些,當然野心也有,但至於以後能有多大的影響,十年後還會不會在一起,真的沒想過。”
初識:在105公車站簽了合同
時光回到1997年,海泉是一家唱片公司的製作統籌,羽凡則是獨立製作人。前者正為給“體操王子”李小雙的專輯找新創作人而犯愁;後者則在酒吧駐唱,聽著“凡人二重唱”、“恰克與飛鳥”的唱片,嘆著“內地為何創作二人組那麼少”,繼續悶頭寫歌。
一個需要新歌,一個正寫新作,原本陌生的兩個人,因為海泉的一位朋友介紹,接上了頭。對於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十年後,兩人回憶起來還是清晰異常。“在北京菜市口的105路公車站碰的面。羽凡看上去很獨特,扎著搖滾青年的馬尾辮,酷酷的,但一聽他寫的音樂,與形象完全不同,很流暢,也很乾淨”。胡海泉説,那次見面很簡單,雙方簽了一個合同,接下來,羽凡負責寫歌,海泉“收貨付錢”。貨銀兩訖的第一次面對面,匆匆地根本來不及擦出任何“火花”。
很長一段時間,陳羽凡都認為海泉不過是一名工作人員,他不知,對方原來也和自己一樣,會寫歌,也會編曲。一次偶然的機會,羽凡走進了海泉家,看到屋子裏完備的錄音設備,這才醒悟,原來是同行。當時,海泉正在做《愛浪漫》歌曲的小樣,聽了幾分鐘,陳羽凡突然衝出一句:“我們做個組合吧?”這一句邀請,海泉幾乎是不加思索答應的,事後,他解釋稱,當時也並不清楚勇氣來自哪:“以前也有別人找過我做組合,但我總是拒絕,那一天覺得,自己這下好像碰到了對的人。”
紅了:我們也曾被叫過“野孩子”
那時候,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僅有的只是一腔熱情地寫歌,晚上則在酒吧駐唱。這樣的日子過了近一年,彼此的默契,慢慢地只消一個眼神就能明白,一個忘詞了,另一個立刻就能補位,無需多言。日後,每每被記者問到如何培養默契,兩人的回答聽上去總是很“官方”:“好像沒怎麼培養,就很默契了。”酒吧合作的潛移默化,連當事人都無知無覺。
在朋友介紹下,兩人帶著各自創作的《感覺不到你》、《愛浪漫》的小樣帶,一起敲開滾石(聽歌)唱片公司的門,引起了當時任職的袁濤的注意,迅速簽了約,後者被兩人視為“伯樂”,以至於後來又跟隨袁濤去了華誼音樂。
簽約後的日子並不一帆風順。當時,內地鮮有成功的男子演唱組合,唱片公司慎之又慎,為了組合的名字,甚至拿了兩人的八字找人去算。羽凡告訴記者,《最美》專輯的台灣版上,印著的不是“羽泉”,而是“野孩子”,那是他們的另一個名稱。回想起來,羽凡還是忍不住想笑:“大概那時他們覺得北方唱搖滾的都是野孩子吧。”五花八門的名字,被企宣逐個送上討論桌,有諸如“紅棉襖”之類的抽象派,也有“羽泉”之類的直白派,最後,“羽泉”的名字因為反對票最少而被保留。海泉説,回頭看,真的是最簡單的,才是最長久的。
第一張唱片《最美》大賣,在胡海泉的印象中,髮廊、服裝店,滿大街都在放這首歌,可那時,歌紅人不紅,兩人第一次來到上海宣傳時,走在襄陽路市場,沒人認識他們。海泉告訴記者,《最美》發行時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但作為發片新人,他們已經不能再去酒吧唱歌:“其實那時候,我們是最窮的。”
低潮:再難,也沒有動過解散的念頭
《最美》的一炮而紅迅速讓他們脫穎而出,順勢而為的第二張專輯《冷酷到底》,又將羽泉送上了“一線組合”的位置,各種演出、頒獎,頻頻佔據著他們的工作時間。海泉説,一度習慣了手握鍵盤的自己,突然被要求光拿著麥克風唱歌就行,感覺“那是相當陌生”。羽凡説,在那個紅了的當口,他們迷茫了:“工作太多,根本沒有時間寫歌,一下子沒了方向。”
內心隱隱的不安,在第四張專輯時得到了集中爆發。“《沒你不行》是我們最不自信的一張唱片,”海泉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發行這張唱片時正好遇上非典,沒法做任何宣傳,等一切好轉,我們的宣傳期也過了。”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後,羽泉愕然發現,唱片市場的突變措手不及,網絡下載使得整個行業驟然蕭條:“那時候,我們有過一段低潮期,不知道是該跟著歌迷的聽覺習慣走,還是要更忠於自我?”猶疑中,羽泉選擇了後者,寄予希望的新專輯《三十》誕生,圈內稱讚,市場卻是嚴酷,40萬張的數字擺在眼前,離最火的《冷酷到底》100多萬張,相去甚遠。
再後來,《朋友難當》發行時,各大媒體都把羽泉有些“憋屈”的話放大做了標題:“這次再賣不到50萬張,我們只好解散。”記者問羽泉,是不是的確有過解散危機?回答是斬釘截鐵的兩個字———沒有:“所謂‘朋友難當’,並不像大家想象的,好像我和海泉的關繫緊張了,相反,我們是想表達什麼才能算是好朋友?有難才能當。面對蕭條的音樂市場,朋友只有共患難。”
期望:十年是一個新開始
十年友誼,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如果説“閨蜜”間的維繫,靠的是貼心貼肺、互訴衷腸,那兩個男人之間的默契,無論如何是做不到這般細膩的。
“可能你們不信,工作之外,我們兩個人是保持獨立的,彼此也不會過多關心對方的生活。”的確,就連唱片公司,羽泉兩人也是各開各的,選擇的藝人類型南轅北轍:胡海泉的EQ唱片走的是大眾路線,旗下馬天宇的彩鈴熱賣便是一例;陳羽凡偏愛搖滾樂隊,旗下的“瘦人樂團”市場相當小眾。問兩人,都是合作了那麼久的搭檔,為什麼公司還要分開組?答案是:“因為這不屬於羽泉的範疇啊!”
“十年間,難道你們就沒有爭吵?”
“音樂上會有分歧,但絕不會把爭論上升到爭吵。一旦氣氛緊張,一定會停下思考十分鐘,還無法解決的話,就把問題放到公司會議上,交給其他人去決斷。”羽凡陳述著男人間的相處之道,一旁的海泉總結道:“十年不是一個結束,應該是一個開始的理由。”
像歌詞一樣的結語,海泉説得很自然,羽凡聽得很用心。下一個十年,他們會有怎樣的未來?
責編:王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