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潔版伊拉克》之後,又一部伊戰題材的參賽片在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上映。
9月1日,曾經導演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的保羅 哈吉斯帶來了他的新片《決戰以拉谷》(IntheValleyofElah),這部電影狠狠地揭開了伊戰在美國留下的傷疤。
士兵失蹤 暗藏秘密
《決戰以拉谷》由湯米 李 瓊斯和查理茲
塞隆主演,它把目光聚焦在戰爭對士兵精神的傷害,以及社會如何醫治老兵和他們家庭。
在這部電影裏,瓊斯扮演的漢克是一位老兵,也是一個美國士兵的父親。他的兒子從伊拉克歸來後失蹤,他穿越美國進行調查,發現了關於兒子失蹤的一個重大秘密,而這個秘密衝擊著他一貫的道德觀。
查理茲 塞隆扮演一個新墨西哥州的政治偵探,也捲入了這個案子。
在這之前的一天,布萊恩 德 帕爾瑪的新片《潔版伊拉克》剛剛作為參賽片在威尼斯上映,連續兩天都有一部關於伊拉克戰爭的電影上映,讓這次威尼斯電影節充滿了“槍火味兒”。德 帕爾瑪表示他震驚于相比越戰,關於伊拉克戰爭的殘酷影像太少了。
哈吉斯表示他有同樣的感覺,他説:“我認為發生了這種情況,藝術家們就有義務要提出問題。”德 帕爾瑪和哈吉斯的片子都探討了暴露在戰爭中———無論是因為它的恐怖還是因為長時間在危險地帶的巡邏———如何使士兵們對暴力麻木,以及這種麻木引發的新的悲劇。
“戰時電影都是政治”
比起單純表現伊拉克戰爭的《潔版伊拉克》,哈吉斯的電影更多地表現了社會對戰爭的反應。就像哈吉斯的前作《撞車》的拍攝手法一樣,《決戰以拉谷》也以多線進行。另一條線是一個婦女向警方報案,説她的丈夫———一個伊拉克歸來的老兵把家裏的寵物犬淹死在了浴缸裏,塞隆扮演的偵探代當地的老兵事務所傳回話説,針對狗的犯罪很難起訴;後來,塞隆又接到了一個電話,説那個婦女也被淹死在了浴缸中。
“以拉谷”這個地方是聖經故事中以色列人與菲力士人決戰的山谷,靠近亞西加(Azekah),是一條長約30公里的河谷,也是從菲利士平原通往耶路撒冷的三條主要通道之一。英文片名直譯為“在以拉谷裏”,以象徵著戰爭帶來的緊張和善與惡的交鋒。
這部電影無疑是政治性的,但哈吉斯説:“當你的國家處在戰爭中,所有的電影都是政治性的”。
雖然《決戰以拉谷》以強烈的政治性讓人感到沉重,但它的主演查理茲 塞隆在紅毯上的驚艷亮相卻提醒人們電影還是一種娛樂。她身穿的長裙下襬綴滿大塊的碎布裝飾,就好像孔雀的翎羽,成為當天威尼斯電影節最大的亮點。
同日上映:《自由世界》聚焦“奴工”
關注移民問題 依然帶有肯 洛奇式的殘酷風格
肯 洛奇的新片《自由世界》(ItsaFreeWorld)9月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上映,這部電影的片名深具反諷意味:對於自由世界的夢想變成了當代的奴隸制度。
去年洛奇因為愛爾蘭戰爭題材電影《風吹麥浪》而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這位71歲的英國導演有著“商標式”的殘酷風格,題材多是關於貧苦勞動人民的生活和階級矛盾。
關注歐洲“經濟移民”《自由世界》的主人公安吉是一個聰明而又有吸引力的單親媽媽,在被一個專門雇傭移民的職業介紹機構洗劫之後決心走自己的路。她自己開了一家公司,一方面努力為兒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照顧一家貧困的伊朗移民,另一方面又殘酷剝削她雇傭的臨時工。
洛奇説他希望能夠把聚光燈對準成千上萬的歐洲“經濟移民”,很多都是從東歐來的,每年他們都來到英國尋找更好的生活。他表示,對於移民的命運,“在我們的國家有一種成見,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事情一直應有的樣子,沒有其他的選擇。”但他不同意這種成見,“當然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我們可以讓事情和現在不同,這是件重要的事情,他們會認為一些人被剝削,一些人非常富有是自然法則,我們不能讓他們帶著這樣的想法離開。”多次拍攝移民題材這已經不是洛奇第一次碰移民這個題材,2000年,他曾經拍過關於墨西哥移民在洛杉磯的故事《麵包和玫瑰》;4年之後他又拍攝了關於第二代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愛之吻》(AeFondKiss)。
為了拍這部電影,洛奇訪問了很多移民勞工。他還表示,這個故事並不只和英國有關,在世界其他國家勞工問題也非常嚴重。他説:“這件事被神聖化為‘效率’,但真實的情況是世界其他部分的人被剝削,無論是在公路後面,還是在大海那邊,是他們支持著我們的生活水準。” 來源:新京報
責編:趙蕾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