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故宮》、《春晚》、《外灘》……中國紀錄片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然而,儘管行情看漲,卻屢被“改頭換面”,刪減改編。在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成為來自海內外眾多著名媒體機構屢屢涉及的話題。
中國紀錄片躋身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紀錄片研究專家張同道説,近年來,中國紀錄片開始更積極、深入地參與國際對話。從戛納到華盛頓,從倫敦到東京,從國際電視節展覽、銷售,到國際合拍項目,再到引進國際團隊參與中國紀錄片節目製作,中國紀錄片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著美麗而略顯陌生的身影。2012年,《中華功夫》、《舌尖上的中國》、《春晚》等作品成功實現國際傳播,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國際銷售突破220萬美元,創造了歷史紀錄。
今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參加戛納電視節,有9部原創紀錄片參展,包括以濃郁中國元素為特點的《京劇》、《園林》、《舌尖上的中國2》,以中國對外商業文化交流為主題的《茶一片改變世界的葉子》、《瓷路》,以中外文化互動為主題的《發現肯尼亞》、《對照記》等,受到了參會各國機構和國際買家的高度關注和青睞,片花點擊率在亞洲紀錄片中名列前茅。“它們形成了集群化的規模效應,我們也被海外買家稱為‘紀錄片交易大會的中國軍團’。”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周艷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地的100余家機構進行了業務洽談,僅參會期間紀錄片交易量就達41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可以看出,紀錄片已成為中國電視産品進入海外主流媒體的“主力軍”,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中國紀錄片遭遇改編
雖然中國紀錄片走向世界的行情看漲,然而,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國外觀眾最終看到的中國紀錄片和國內觀眾看到的並不相同,很多都經過了“改頭換面”,有的甚至面目全非。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亞洲)中國區副總經理區咏卿介紹,在國外播放的時候,12集的《故宮》被改編成2集,6集的《外灘》被改編成1集,5集的《春晚》也被改編成1集。它們的名字也經過了轉換,比如,《故宮》化身為《解密紫禁城》,《春晚》變臉為《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擁有了幾分探秘、獵奇的意味。“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樣,中國人很了解自己的基礎文化,但是國外則不同,賣到國外的話,觀眾會跟我們的文化有一些錯位。仍然沿用原來的名字很難吸引國外人的眼球,引發西方人的興趣。”區咏卿稱。
同時,區咏卿還道出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改編紀錄片的一些方法。一是題材上會選擇比較重大、有國際關注度、有歷史價值的,“對於國外觀眾來講,他們關注的題材肯定要比中國觀眾窄,他們知道大熊貓、紫禁城、長城和中國美食,這些就是適合他們的題材,這樣的題材才具有共鳴性和暢銷性”;二是重新選取配音,“比如我們會找一個在西方國家比較認可的配音員來進行配音”;三是改變畫面的呈現,加快節奏,“《故宮》、《春晚》裏有很多重點和看點,我們必須去挖掘它們,放到節目中來,帶動觀眾的眼球”;四是加入真實的故事性,“我們希望拿真實的故事來做一個‘國際版本’,在做故事的時候,希望它清晰,有邏輯性、戲劇性。因為有時候西方國家觀眾很難看懂不屬於他們的文化,他們希望比較清晰地、有邏輯性地告訴他們一個故事。即使他們知道‘故宮’、‘外灘’,仍然希望了解故宮後面的故事,了解外灘為什麼這樣美麗。”
“改頭換面”之後的紀錄片確實會吸引國外的觀眾,但這必然會使中國紀錄片的文化含量“大打折扣”,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也會有所削弱,既浪費了紀錄片人的心血心力,又傷害了紀錄片凝重厚實的本色。
中國紀錄片尋求認可
探索亞洲電視網製作總監維克蘭·夏納認為,“中國紀錄片雖然在拍攝的角度、人物感情和細節的表達上有獨到之處,但往往思想性強、故事性弱,節奏緩慢,觀賞性較差,很難迅速吸引觀眾,難以進入世界市場。”
這和區咏卿的看法有相似性。中國紀錄片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跨越各民族間的巨大文化差異,尋找到人類共通的東西。中央電視臺總編輯羅明表示,包括紀錄片在內的中國影視作品,要善於用國際化的表達來講好中國故事,“把過去有什麼故事就説什麼故事,逐步轉變為國內外觀眾和市場需要什麼故事,我們便説什麼故事。”
對此,中國業內一些專家認為可以從4個方面下功夫:第一,巧設懸念、逐層深入,在紀錄片的敘述中適當設置興奮點;第二,用畫面講故事,特別是對於過去的事件,可以使用搬演重現或者3D數字動畫技術等手段突破時空障礙;第三,用西方的語言風格講述中國故事,比如採用“真人秀”全景記錄;第四,融入娛樂化元素,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常務副總裁史博恩曾説:“紀錄片在西方本身就是‘娛樂’工業的一部分,因此紀錄片必須用娛樂化方式去製作,才有可能搶到一些市場。”他認為,歷史類紀錄片也必須融入娛樂因素,讓歷史變得“鮮活”。
此外,強強聯手、品牌打造、市場宣傳也很重要。區咏卿稱,“在中國有很多著名獨立製作人的紀錄片,由於他們沒有自己創作出來的一個品牌,所以很難打進國外電視臺和國外紀錄片的世界。另外,一個好的紀錄片要有一個好的團隊來進行推廣,把他們帶到國外的市場;在市場推廣方面,還要有銷售的渠道。”
中國紀錄片文化含量“被打折扣”的問題應該進一步引起重視。文化産業的“高額折扣”和文化逆差,會導致民族文化認同的錯位、民族精神的迷失。中國紀錄片人應該再接再厲,讓中國紀錄片成為世界通行並被廣泛接受的文化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