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片網 > 正文

李汝建:用生命去陪伴另一個生命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4日 16:40 | 來源:CNTV

國內培養廣播電視人才的最高學府——中國傳媒大學把一個地方電視臺導演拍攝的紀錄片作為研究生的必讀教材;這位地方電視臺導演執導的紀錄片《農夫和野鴨》獲得第九屆世界自然·野生生物映像節亞洲大洋洲獎,評委會主席日本人羽田説:“我看到了中國紀錄片的進步”;這位地方檯導演的新作《黑尾鷗之生死》與央視紀錄巨片《敦煌》並列第五屆“紀錄·中國”獎一等獎,這位地方檯的導演就是大連電視臺紀錄片導演李汝建,他堅守16年,歲歲有作品,年年有影響,用心用力,為大連紀錄片在全國,乃至世界博得寶貴而炫目的一席之地。

與李汝建老師面對面,讓你感覺他仍在時刻紀錄著你:你是一個方框中的你,這個方框就是攝像機取景框;初次見面,你在他那裏已經有了一個輪廓,接下來他要細細地讀你。你不禁想問:那兩片鏡片透出的目光中到底蘊藏了多少洞悉社會、品味人生的智慧?他那些探索自然、撥動心弦的作品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A.

觀海路:

展現真實的中國

第一部為李汝建帶來國際大獎的作品是他于2002年拍攝的紀錄片《海路十八里》,在這部僅有21分鐘的電視片中,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解説詞,只見或晴天裏、或雨天中,人們三五成群,蜿蜒走向退潮的海裏、勞作的場面、歸來的人們和沉甸甸的收穫,只聞一行挖蜆人走在海灘的腳步聲、伴飛海鷗的鳴叫聲、鐵耙子與海水、泥沙擦碰的聲音、人們偶爾的笑聲、説話聲……乍現一幅海邊人家以海為生、有聲有色的原生態勞作圖。這部紀錄片打破了傳統專題片主題先行、人聲喧鬧的常規打法,被稱為是中國紀錄片形式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並迅速走向國際,獲得第十七屆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特別提名獎,可以説是一路飄紅,獲獎連連。

李汝建説:“這部片子是在莊河海洋村拍攝的,它拿了那麼多國際大獎,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國外想了解真實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我就是告訴他們,在中國有這麼一個漁村,村裏的人是這麼工作的,他們的收入是多少,海路和路人就給人一種印象。片中沒有一句解説詞,是因為任何解説詞都會沖淡客觀性和真實性,這一點也恰恰是國際上對紀錄片普遍的認識標準,看似無聲卻有聲。”

在交談中,李汝建不止一次地提起創作對象化,“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為中國發聲,千萬別孤芳自賞。”

從李汝建那裏知道,那條十八里長的海路好像更加延長了,因為生長在淺灘裏的蜆子不多了,海洋村的挖蜆人已經開始駕著船到深海中去找生活去了,2002年的那條海路真的成為歷史了。

熱詞:
責編:袁航

相關信息